标题 | 对陕北民歌和陕南民歌说一二三 |
正文 | 2010年1月31日,著名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成为陕北民歌向世界“倾诉告白”的窗口。著名陕北民歌手赵大地在世界最权威音乐舞台代表着陕北民歌尽放光彩。相比之下,同年四月,在汉中城的桥北广场,腿脚不便的张泽香与身材矮小的吕朝斌在简陋的舞台上声嘶力竭唱着山歌。没有伴奏,只有寂寂寥寥的人群观众,掌声是如此稀落。 中国地大物薄,文化资源丰厚沉重。民歌种类数不胜数,各有千秋。作为陕西仅有的两大民歌,陕北信天游以惊人速度发展,冲出国门,将其他地区民歌发展远远抛甩在身后,成为一枝独秀。陕南山歌却封闭在秦岭和巴山深处,苦苦挣扎,沦落为全国发展最落魄、滞后的民歌种类。虽说天下的乌鸦一般黑,但究竟是什么导致陕北民歌的昌盛和陕南民歌的衰颓? 陕北民歌之所以良性循环,发展迅猛。我经过分析,有两大原因: 其一,她渗透着红色革命历史背景。陕北曾经是红色政权革命根据地,共产党领导人在这篇沧桑土地上,运筹帷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延安则是酝酿新中国的摇篮,是中华民族最艰难时刻给了全国人民希望的圣地。中华儿女太感激这块土地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这是圣地之恩,陕北一切东西都成为全国人民喜爱之物,陕北民歌自然被宠幸。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人不断给这里投资,筹建,盖楼铺路,使这块曾经的蛮夷土地如今成为屙金尿银的好地方。电视又是当代老百姓获取信息和传媒的主要设备。中央电视台时常举办新中国成立纪念和庆典的晚会,歌颂共产党,歌颂新中国,当然离不开圣地延安,离不开陕北民歌。陕北红歌尤其被宠到了极致,《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东方红》、《南泥湾》最为典型。一些著名歌唱家也纷纷演唱陕北民歌来提升自己的人气和受欢迎程度。例如彭丽媛唱《三十里铺》,王宏伟唱《东方红》,阎维文唱《赶牲灵》。虽然唱得有些南辕北辙,润腔润得失了形,但总体来说是成功的。陕北民歌借着红色革命的东风迅速刮红了大江南北。 其二,这个时代更适合陕北民歌发展。这才是陕北民歌昌盛的最根本原因。我们都知道陕北信天游表达方式是直白赤裸的,陕南民歌则是婉转迂回的。一个雄浑粗犷,一个细腻缜密。陕北民歌是男人,陕南民歌便是女人。当下这个社会,充斥着浮躁和物欲。人们忙于捞钱发展致富,人与人之间敞开心扉沟通交流极少。每个人都太害怕自己被别人看不起了,努力掩饰自身的一切不足。将扬长避短发挥到最大程度,人与人之间交往都戴着一顶面具来遮盖自己的本性。爱钱怕死没瞌睡,这是人之常情。男爱女,女爱男,这是人最基本情感,人又何需去掩饰?现代人普遍担心内心的空虚和孤独被暴露,以至于虚伪几乎成了常人交往的诟病。每个人都陶醉在自己面具的华丽与结实之中。其实内心又太渴望看到、听到、闻到赤赤裸裸,实实在在,大大方方的真性情、真情感了。于是这种渴望便在陕北民歌中得到了寄托。来自黄土高坡的信天游恰如其分地呈现给现代人们最想要的东西。直白朴实赤裸的唱词和曲调给予现代人久违的精神源泉,许多心灵空虚者一听信天游便感动得掉眼泪。陕北民歌在当代这种背景下不红火才怪,不受欢迎才怪,不响彻神州大地才怪。 以上是陕北民歌发展良好态势的两大原因,缺一不可。然而人都是有情感,有理性的高级动物。再美,再华丽的东西看得多了都容易感到疲劳和无趣。“出其不意,使人眼前一亮”才是二十一世纪制胜的法宝。陕北民歌此时犹如一朵牡丹现在花开正艳,但却是距离衰败最接近的时候。《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在星光大道中再也拿不到总冠军了,因为观众听得多了,审美疲劳了;陕北歌手再也产生不了王向荣那样的歌王了,因为群众把他的嗓子捧上了天。像神一样的经典,后人是无法超越的。去年当选为中国音乐协会主席的赵季平老师勤奋得如同一头黄牛,默默付出向外界证明他虽然坐着中国音乐届的第一把交椅,对于全国音乐,是一碗水端平了看齐的。但谁都知道他还是偏向于陕北民歌,因为他是陕北人,骨子里流淌的是陕北的血。 时代是变化着的,社会永远向着成熟发展。陕北民歌之花逐渐衰败凋谢的时候,婉转细腻的陕南民歌便开始主宰社会的节奏韵律。阳刚之气太浓重了,太持久了,必然使得观众开始想念、追求和欣赏阴柔之美。所谓风水轮流转,陕南穷乡僻壤中那些默默苦守民歌的唱家这时应该未雨绸缪,为接待社会欣赏音乐主题的风水即将来临做准备工作。陕南民歌走自己特色的道路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为陕南的红色革命背景不浓厚,故陕北民歌的红色途径只能做参考。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现在社会中潜在的一些预兆却能渗透出些许的端倪和窍隙。我认为陕南民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发展: 其一,汉中市南郑县有着“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洋”的优势。趁着每年油菜花节日人山人海的旅游队伍,大肆介绍宣传和演唱陕南民歌。市政府应邀请一些演艺明星来汇聚人气,并把陕南民歌与现场观众互动起来,有奖竞猜,评选民歌新星一、二、三等奖。 其二,汉中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三国历史和汉文化背景。近几年对三国文化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曹操书题“衮雪”,诸葛亮武侯祠,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痕迹。民谣民歌都具有悠长的历史,与三国文化,汉文化不无关系。因此我建议将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自然景观联合起来推向全国。这种一体化推广方式对于现代社会更具有冲击力。 其三,成立多家私企陕南民歌演唱团队。竞争越强烈,发展势态便越好。缺少竞争,便犹如一潭死水,水波不兴,死气沉沉。几十年来,陕南民歌演出队伍一直受政府管理,演员歌手长期务农,政府呼之则出,临时仓促应对,工资微薄。其不知政府部门管理何其死板,何其滞后,何其严肃。上级对下级说一不二,说东不说西。基层演员对上级的命令连屁都不敢放。人吃五谷,必然放屁。我们现代社会的人就要敢于放屁,多问为什么,多质疑。因此,体制急需改革。让私企去竞争吧,市场需要他们活跃。 其四,建立大型陕南民歌官方网站。网络是现代巨大的传播途径。有了陕南民歌网站,广大网友听陕南民歌如同亲身深入大巴山腹地,泉水泠泠,高山脉脉,何等便捷。现在忙于工作,生活节奏极快的人们是如此厌恶吵闹和烦躁的。他们更喜欢工作之暇,茶余饭后,用一首安静婉转的陕南民歌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 其五,政府应积极鼓动支持陕南民歌进入中央台《星光大道》、《青歌赛》、《民歌中国》节目。中央电视台以其权威、官方、垄断性质使得平民老百姓一致认为“上去了就是好的,最受欢迎的”。近几年,陕南民歌迟迟未在中央电视台露面,与政府的缺少投资和没有重视有很大关系。陕南民歌要想给全国观众听觉、精神刺激和慰藉,首先要入围上述三档节目。另外应坚持不懈每年向春晚大舞台冲击。 静默的东西最容易汇聚力量。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刘光朗先生将陕南民歌唱给了党中央,唱给了外国元首。此后陕南民歌退出了全国观众的视线,隐藏在秦巴山深处,但陕南民歌是永远不会消逝的。她不在镇巴,不在紫阳和旬阳,也不仅仅有《兰草花》和《割韭菜》,她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等待激活的基因。陕南的天一直都很蓝,蓝得等人来发现;陕南的民歌也一直都很好听,好听得可以让你听完立马想回故乡。 当你听够了陕北信天游的雄浑、豪放和粗犷时,来听听陕南民歌的婉转和细腻吧,那是另一番曼妙滋味。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