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篆刻的刀法 |
正文 | 刀法之说其实始于明朝石质印材的出现以及文人介入篆刻艺术并亲自操刀创作。它起先摹仿秦汉及古玺风格,力求用刀在石上刻出古玺印线条的不同韵味,并在实际创作中为了摆脱玺印即有的模式进而融入自己的审美以及实践创作中对刀刻产生线条在人审美中呈现不同味感的线质美,有意识地对刀法进行探索;总結就形成了现在的刀法之说。 刀法其实只有两种。即沖刀法和切刀法。前人在篆刻入门书上总结出的多达十几种刀法,其实都是冲切刀的不同变化而已,离不开沖刀法和切刀法范畴,初学者易受其惑,不可不明。 冲刀法就是执刀对线条冲刻。切刀法是刀锋对石保持一定角度切石,关键在刀与刀的连接,也就是切点成线。无论何种刀法,其实在实际创作中都不会是绝对単独使用的(除了已成习气的近现代浙派作品外)。只不过是作品呈现出来的面目线感是以沖刀为主或切刀为主要风格而已。无论何种刀法,都必需充分利用刀角,刀口,刀背的作用,并注意腕,指,石与刀的关系。刀的不同部位入石,刀的角度,入石的深浅,行刀的快慢,用力的大小,石质的不同以及作者创作时精神状态和情绪的变化等等也会令作品的线条,线质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用刀之法其实需篆刻家在长期的临习和创作实践中摸索总结,合乎篆刻艺术审美和规律并适合自己表达方式并能将篆法章法的美尽最大限度表现出来的刀法就是好刀法。这只能意会,言传只能是模糊的。而好的老师也只能给学生指明方向,俢正偏差,让其在正确道路上发挥自己特点。并探索适于自己的技法。 吴昌硕在论封泥中说:“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篆法体势方者,方易于劲(遒劲),但方并非即是劲,故要得其方劲。圆易于转(婉转)但圆并非即是转,故又要得其圆转。有方劲而无圆转,近于犷悍。有圆转而失方劲,近于媚俗。学封泥贵在方劲而兼圆转……。故用刀要拙,不拙则无高古雄深气韵,用锋宜锐,不銳则无峭拔英迈的风神”。缶老此论,用刀之妙尽在其中。木父赞服 木父于渔民摇橹和农民犂地悟得用刀心法,属自家之法。需注意的是:对线落刀和背线落刀所产生的线条视觉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需要篆刻家在创作中根据自身条件和情况探索和总结。 很早就想写点关于章法和刀法的文章。因终日碌碌衣食。零碎的时间,零碎的思维只能一时写成零碎的文字。文不达意。学生信询用刀之法,不得不临时将思维串成一小串,希望对入门者和喜欢篆刻艺术者的欣赏能有一点帮助。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