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远去的背影 |
正文 | 在那些渐行渐远的职业中,乡村剃头匠是最能引起我无尽怀念的。 “剃头匠”的称谓现在已经很难再听到了,早已经被更高雅、更时髦的“理发师”、“美发师”或“秀发护理师”所取代。不过以前在故乡,剃头匠却是颇神气且很受尊重的职业。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马大爷。 先说其神气的一面。他给自己的行当概括为13个字:“先生火,后派饭,拎着刀子圆圈转。”不但神气活现,还颇有几分霸气。要是现在跟谁这么一说,人家八成会说是土匪进村,断然不会与理发师扯上关系。其实,“先生火”是指来到村里,先把剃头架子支好,生火烧洗头用的热水。“后派饭”是指剃头匠大都是村里出面聘请的,每月定期来理一茬,中午的饭由村里安排轮流在村民家吃,当然也是免费的。“拎着刀子圆圈转”就好理解了,意思是剃头匠开始干活了。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事,马大爷当时大约五十出头,略黑,偏胖,留平头,中等个,大嗓门,身子骨很是硬朗,负责为附近六七个村子的男人理发,每人每年十块钱,一年少说也能挣上七八千块,在当时的农村确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而且理发钱不用自己挨家挨户收,由各村村长在年底前收齐后交给他。于是比他年纪大点的就跟他开玩笑:“我说老马头,你这老小子混得不赖呀,村长都得给你跑腿!”他也不过谦,笑呵呵地说:“那是自然,咱老马干的是良心活,挣的是良心钱,吃的是良心饭,你们村长见咱咋能不高兴?!”当然,也得看是啥玩笑,你要是叫他“马剃头”,那他是要破口大骂的。因为在“剃头”前带姓,是骂杀人如麻的军阀和悍匪的,这玩笑就开大了。 不过说马大爷挣良心钱这倒是大实话,这也是乡亲们敬重他的原因。一是马大爷心细活精。老辈人常说,剃头匠的活马虎不得,否则是要吃官司的。剃头、刮面、剃胡须、割鼻毛都有一定的危险性,给儿童剃头就更费心,哭闹、乱动都会造成意外伤害。所以,马大爷尽管爱开玩笑,据说酒量也不小,但干起活来向来是严肃认真的,只是轻声发出“抬头”、“左偏”、“右偏”等简单指令,从不多说话,以免分心。而且他还有一条“铁律”,那就是中午无论在谁家吃饭,不管碰上什么场子,他是滴酒不沾的。遇到哭闹的小孩,他和家长先把小孩劝好摁稳后,方才开始理发。所以,无论是小孩的“壶盖头”、“浅平头”,还是大人的“板寸头”、“偏分头”,他都理得有模有样,令人心里舒坦,看着精神。二是马大爷慷慨大方。他只按标准收大人的理发钱,小孩子的随便给点儿就行,遇见困难户实在没钱也就免了。而且凡是他负责的村子,不管哪家有了丧事,如果需要给逝者理发,他是不收费的,说是“送程头”,令人肃然起敬。三是马大爷按时守信。他每次来的时候,就告知下一月的理发日期,风雨无阻,到时准来,所以虽然负责为好几百人理发,却打理得井井有条。据说有一次为了不误期,撇下老伴在家晒麦子,下午碰上暴雨,若非众邻居帮忙,几袋子小麦就冲没了。回来后被老婆指着鼻子骂却不敢应声,于是“老马头怕老婆”的戏言就传开了。 但在记忆中,马大爷的到来,总能给我们这些毛孩子们带来无限的欢乐。太阳刚刚爬到村口的柴草垛上,马大爷洪亮的嗓音就已经在村子里回荡了:“剃头喽,剃头喽,大人小孩儿快来喽……”不一会儿,我们就窜到了摊子前,一个个嚷着要剃头。马大爷笑哈哈地说:“大人都不急,小家伙们急个啥?!”又挠挠头说:“我说你们这么挤着也不是个事,二黑、大牛,去给我打水去!你们几个去给我弄点干柴!谁表现好先给谁剃……喂,二狗子,给你老爹说,晌午头在你家吃饭啊……”剃完了有时还会拍着我们的脑袋问:“上几年级了?”又说:“要好好学呀,念好书才能有出息!”说这话的时候,马大爷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刚刚参加工作,女儿正在读大学。后来,他们多次让马大爷夫妇搬去住,但马大爷执意不肯,说不习惯也不方便,还是在乡下好。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乡亲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改善,对理发的要求自然也高了,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的激增,马大爷的顾客量便迅速下降,后来只负责给一两个村的老年人理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九年前的大一寒假,那时他已年逾花甲,老伴不幸病故,他自己也落下一身病,体型不但瘦削而且伛偻,已经无力再为乡亲们服务了,过几天儿女们就接他进城。 我帮老人把剃头架子搬上人力车,他止住咳嗽说:“好好学,念好书总会有出息!”车子吱吱呀呀地走了,那伛偻瘦小的背影,也在冬日的黄昏中渐渐远去。蓦地,又想起他说的“干良心活,挣良心钱,吃良心饭”的话,我猛然觉得,那远去的瘦小背影,顷刻竟变得清晰、高大起来,以至于我有一种想要仰望的感觉。 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那远去的背影。每当想起它,都禁不住泛起心海的涟漪。因为这背影,我知道了自己应该摈弃什么,坚持什么,更懂得了如何让人生变得更加积极、充实、有意义。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