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古今作者之人格裂变 |
正文 | 文学创作,是作者内心思想的一种外在体现,或寄托一种情感,或表达一种理想。由于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不同,各有其时代特色和性格特征,既综合反映了作者的生存状态,也表达了内心对精神世界的寄望,其表现方式又与作者个性息息相关,可能是描绘理想境界的灵志小说,也可能是抨击现实社会的批判文章,可能是唯美的诗词,也可能是平叙的杂文。深入剖析古今作者传世佳作的创作背景,不难发现,在作者身上彰显着迥然不同的个性矛盾,反映出作者在不同程序上的人格裂变,体现在作品上则为既有跌宕起伏的对立冲突、又保持辩证统一的和谐关系,于是一个全新的角色便立体、丰满、直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白居易《长恨歌》,文中以“回眸一笑百媚生”、“温泉水滑洗凝脂”、“云鬓花颜轻步摇”等句,对杨贵妃的娇媚之态极尽赞誉之词,又用大篇幅文字渲染出唐玄宗李隆基对杨玉环的专宠:“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随后用女子忧怨的语气表达出杨贵妃对旧日情爱的眷恋以及对唐玄宗背弃誓言、马嵬坡赐死的饮恨。字里行间无不倾注细腻的情感,体现其“怜香惜玉”之感触。“才子配佳人”,由于旧时男尊女卑的婚姻制度,家境略好的官宦之家、才子府弟都养有姬妾,白居易也不例外,还留下了“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这样描绘女子相貌形态的佳句,其中樊素、小蛮就是白居易府上最受宠的歌伎、侍妾。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怜香惜玉、温文尔雅的翩翩君子,却成为了逼死关盼盼的罪魁祸首!关盼盼原为一代名妓,徐州守师张愔为其赎身从良纳为妾,建燕子楼。张愔病逝后,关盼盼作《燕子楼新咏》三首以表悼念之情,白居易则和诗三首,并附言“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四五枝;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隐意劝诫关盼盼为夫殉情。关盼盼受其讽喻贪生苟活而伤心绝食,几日后便郁郁而终。也许贯于写讽喻诗的香山居士没想到关盼盼竟是如此性情刚烈的女子,他对于关盼盼之死始终心中有愧,百般权衡中做出了“于垂暮之年放侍姬樊素、小蛮等人各奔前程”的“善举”。试问,你既能劝得他人殉情,又如何罔顾自身姬妾呢?毕竟白居易年老之际,侍妾樊素、小蛮等人才正当花红之日呀,如何忍心再教人步了杨玉环“一坯黄土敛艳骨,三尺白绫掩风流”的后尘呢! 再说人人皆知的《西厢记》。《西厢记》源于元稹的《会真记》,张生原型就是元稹,剧中张生与崔莺莺情深意笃,然,元稹却是薄情之人。他先以《春词》引诱莺莺私下结为夫妻,入得仕途后,又娶太少保韦夏卿之女韦丛,韦丛短命辞世,元稹竟写下30余首应景悼亡诗以博取美名,不久又纳妾安仙嫔。在路过崔莺莺改嫁的夫家时,欲见莺莺不成而诬蔑其为祸水,后博得才女薛涛芳心暗许,共度一年良辰美景至任期满而无疾而终,仕途变迁,元稹先后交刘采春,纳名门之女填房,真可谓“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想必花花肠子如元稹者,其本人在心中也期待和渴望一份能从一而终、不离不弃的真情吧,“现实太残酷,只好在文字里求一个圆满”,纵使他百般负心背叛,却并不妨碍他在其文学作品中勾画一个完美的结局,让人对爱情仍然心生向往。文学作品往往是现实生活的一种补偿,是作者对不完美的现实的一种反抗和寄望。没有梦想,生活何以为继?即使是海市蜃楼的臆想,也不失为一种无奈的安慰和精神的寄托吧。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的名言,言简意赅,以强烈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敌人的鄙夷和对解救民众的赤诚之心。我想,这同时也是他对待身边两位女子截然不同态度的真实写照吧。鲁迅与许广平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早已传为佳话,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鲁对许的款款深情。如果说许广平是绚丽舞台上演绎的华美剧目,那么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则是隐匿在帷幕阴影里的那个不为人知的拉幕者。鲁迅迎娶朱安,是在鲁母病危的诓骗和家族的重压下做出的妥协。朱安自嫁入夫家,可以说是孝公婆,识大体,勤俭持家,为其免去后顾之忧,努力当好坚实后盾,甚至对于鲁迅另立家室、并寄回与许广平和孩子的“全家福”时,她也只是羡慕和赞赏。同样作为包办婚姻下的牺牲品,他不曾给过她哪怕从民众的赤诚中分出的一丝丝的关怀和同情。对于朱安的照顾他受之若贻,却不曾正眼瞧过她一眼,他只是把朱安当成了封建婚姻制度的代名词,甚至视为自己屈从于封建礼教的耻辱柱。两个同样温香暖玉般的女人,两个并处于同一婚姻地位的女人,在他的心里却有着“冰火两重天”的天壤之别。在朱安面前,他是名义上的丈夫,在许广平面前,他是深情的爱人,在敌人面前,他是义愤填膺、慷慨陈辞的演说家,在民众面前,他是进步人士、劳苦大众的代言人。 一个人的人格何以分化得如此分明?也许,每一位作者,都是一个多变的演员,在不同的时段分别演绎着迥异的角色;每一部优秀的作品都是作者于多舛命运中开出的奇葩,没有冲突矛盾,没有纠结缠绕,就不能成为一部感人肺腑、引人共鸣的佳作。人格的裂变,有别于精神的分裂,它不是一种病态。它是身份识别的离析和独立,在特定时间内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为何能博得众家鉴赏?恰恰因为他每每以独立的人格去思忖、考量,写黛玉时他只是黛玉,作诗的风格也必是忧怨居多,写宝钗时他就是宝钗,说的话语圆滑而灵动。人是有着多重性格特征的生命体,多重人格的裂变和交织,否定了人性“非善即恶”的观点,它体现了人性格特点的多元化和思想内容的丰富性,正因为作者有着敏锐的触觉和细腻的感悟,才能通过文字或影像来予以表述,从而由看似平淡的事件中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领悟到更深层次的含意。其内心的挣扎,思想的争斗,无不是在蚕食着他的内心,不吐不快,倾注于笔端一气呵成,引发了相应群体的共鸣,便成为传世佳作。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知常容,容乃公”,正因为人性的多元化、思想的复杂性和包容感,才有了文学艺术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盛大局面。了解了作者创作时的心境,才能理解和包容其作品所表述的情境,才能客观分析其人其事当时的心理特点,我想,这正是作者写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读者阅读的最后落脚点吧。找到了那个平衡点和切入点,我们才能穿越时空的际遇,找到共鸣和回响,才能真切地感知文学作品的蕴意和内涵。(贺丽琼)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