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雁翼搏击·鸿鸣苍穹 |
正文 | 文/申保箱 雁翼概述 雁翼,原名颜鸿林,一九二七年农历五月二十一日,生于河北省馆陶县颜窝头村一个穷苦农民家庭。八岁时开始在本村小学读书,只读了十三个月,日本侵略军打来了,被迫停学并参加了抗日活动。一九四二年夏参加八路军,在战斗中三次负伤成残而离开战斗部队;于一九四六年十二月被派到后方医院工作,担任第二野战军后勤部文工队分队长;当时,因战地宣传演出的需要,逼着他开始自修文化,编写一些唱词之类的作品,从此,他便同文艺创作结下了不结之缘。他于一九五三年十月转业到铁路工程二局工作,担任铁二局文工团团长。一九五七年一月他开始了专业作家的写作生涯。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在监狱里关了三年;“四人帮”倒台后,才恢复工作。 雁翼作品 歌云 前马兰,后营盘。青城紧对后“花园”,向西一看仨“窝窝”,骑着鹿头(路头)上天河…… 雁老的故乡——颜窝头就是其“三窝”之一——颜窝头 颜窝头,卫河边,一个堤弯破落的村院,诞生了雁翼,在一九二七年。 卫河嬉戏,潜水摇船,水底摸鱼,滩头采莲。 私塾拜师,学:《三字经》、《百家姓》、《大学》、《孔子》与《中庸》。 卫河歌吟,书声琅琅,牛羊咩犊,瓜果飘香。 卢沟桥的炮声,泡灭了卫水欢歌、书声安祥。 倭寇铁蹄,踏破长堤,肆虐村庄。 爷爷不忍屈辱——去世。雁翼洒泪,投笔扛枪。 爷爷坟前跪,誓死报酬,泪别家乡。 他们与敌周旋在冀鲁平原,寻机歼敌,出没青纱帐。 一战黄河边,遇敌激战竟日,雁翼负重伤。 三日陈尸堆,偶尔被发现,红嫂喂水汤。 伤残转后方,演出又宣讲,就任第二野战军后勤部文工队分队长。 硝烟融笔墨,历志枪林雨,文学伴火光。 转业铁路局,领导文工团,专业写文章。 《东平湖的鸟声》,《紫燕传》,《诗的信仰》。 《花之恋》,《爱的思索》,《船在风浪》。 《十月风云》、《元帅与士兵》、《古越轶事》、《黄河少年》《开山的人》、《灯》、《山城雪》、《洁白的雪野》一部部小说搬到银幕上。 《在云彩上面》一举成名,各类作品,十七次获奖。 文革后,《十月风云》风靡全国;《囚徒手记》、《人生悟语》在世界各地回响。 有些作品已被美国ABIRA研究院,ABI图书馆,ABI档案馆收藏。 为向世界介绍中国改革、介绍中国文学,创办中英文刊物《华人春秋》,他任总编辑兼董事长。 雁老是二战老兵,战争历练了他的意志,升华了他伟大的共产主义思想。 他痛恨战争而呼吁和平,主张友爱,放弃刀枪。 他发起主编《世界和平圣诗》,汇集了104个国家的首脑祈祷世界和平的诗歌与箴言,她将在世界文学史上永耀光芒。 他曾要我等年轻人为《爱的旗帜》作序,诗稿见后,心底发慌。 “为什么总是老年人给年轻人写序?这不合理,应当破一破(这个框框)”。 “因为作品总是年轻人阅读,应由他们说东道西……”他提携后人胸怀宽广。 “序——大胆写,写出你年轻人的锐气!”谆谆教诲令人豪放。 《爱的旗帜》,一个诗人的爱,爱天下人的情怀,闪烁着伟大的共产主义者的理想。 《爱的旗帜》,鉴照出西方“殖民主义‘人权’下”的狭隘理念,鉴照出西方出售“民主与人权”的荒唐。 利贿本邦,搜刮天下,终会让世界人民明了与绝望。 世界人民自有主张,那种忽悠人的“人权”,终会被世界人民抛入海洋。 雁老的成就让人仰望,雁老的思想让人崇拜,雁老的精神让人敬仰。 他矢志不渝的自学精神,是我们奋斗的动力,他那无疆的大爱、是我们实践的方向。 雁老堪称“自学之神!”我要把他供奉案头,朝夕谒见,继承他普爱天下的华章! 2011。09。30。于北京默人陋室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