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沙地与越剧 |
正文 | 我在《沙地与绍剧》一文中曾担心:“恐怕绍剧在沙地以后要绝种”。但越剧不会,越剧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女尸“辛追”一样加以妥善保护,再保存200年没有问题。原因何在,绍剧粗犷豪放,扯开嗓子要唱得有板有眼,要有韵味,又要唱得激越,而且绍剧讲究武打,武功要求远远比越剧高,要翻滚,这其中的辛酸旁人是体会不到的。象我们小时候熟悉的一个朋友,练了很多年功,一个闪失翻筋斗到台下去了,从此落下了病根,只得告别舞台,后来按排进县城的图书馆,这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可越剧在沙地至今还有旺盛的生命力。从全区老年人的文艺会演中,各街镇的文艺演出中来看,会唱越剧的还大有人在,而且后继有人。富裕起来的沙地女性特别喜欢这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的越剧,而且越剧剧情真切动人,极具江南灵秀之气。 沙地又是一块善于产生爱情的土地,老一辈沙地人都记得“电灯亮,锣鼓响,俱乐部里找对象”,很多人相识相恋在戏台下,大队的俱乐部里;有的人把越剧唱得委婉动听,就是在那些岁月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又从“才子佳人”的题材里得到启发,如“后花园私订终身”,象《梁山泊祝黄台》、《西厢记》、《泪洒相思地》这样的故事里作出判断比较,年老的做父母的人千万不能包办婚姻,这样的故事能深深打动人心,让人如醉如痴,因此有为了看越剧“男人不落畈,女人不烧饭”的说法。 我小时候常看见一般百姓人家屋里或者理发店里,都贴着“越剧十姐妹”的照片,这越剧十姐妹可以说沙地人是家喻户晓,老孺皆知。有的人家藏有越剧剧本,稍有文化的人就能照着本子唱,象我母亲这样只有一、二年级文化基础的人都会唱越剧,可见当时越剧的普及性,如果一句都哼不出,实在智力有问题了。 如果一到交流会(旧时称庙会)时候,人们就会打听起来,这次来的是浙江越剧一团还是越剧二团,而且人们会津津乐道说:“范瑞娟扮梁山伯,王文娟扮祝英台,袁雪芬是扮祥林嫂的,张桂凤是扮老生的,她的唱腔最高昂”。当地政府也会给越剧团、绍剧团另眼相待,就是特地在大会堂或者其他地方特别搭起戏台,让越剧团或绍剧团演,至于莲花落、表演杂技的飞车走壁团和放电影的,只能挪个地方或者在田野土地上演出了,也就是露天演出。当然票价也二样的,但看的人还是蜂涌如潮。 我们小孩子在舞台前看的不真切,还特地溜到舞台后面近距离看演员,而且能清楚听到大人们指着演员们说:“这个是××,那个是××”,有些演员来的次数多了,和多次看她们演出的观众还会打招呼呢,那个辰光是演员真正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不会摆架子,没有“明星”之说,我特别记忆犹新的是萧山越剧团在沙地演出《追鱼》,那剧情凄婉动人,鲤鱼精为了追求爱情,和读书人张珍产生了纯正爱情,可包公等要拆散他们的婚姻,乌龟精假扮包公,让真包公难以分辨,特别是天兵天将前来捉拿鲤鱼精,她又请来虾兵蟹将帮助,最后有观音大士帮助,有情人终成眷属,让人大声叫好,沙地人对乌龟精豪爽、善良,成人之美,急公仗义的品格大为赞赏,如此风趣诙谐的人人们对这个演员大有好感,所以我们常去看这个“乌龟精”的演员,后来才知道这乌龟精是个老演员,是越剧团副团长,我们去看她时她正指挥一批年轻演员在翻跟斗,年轻演员跟着她的一根木棍转,练得汗流浃背,看到如此情况,我才知道做一个演员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我自己对自己说:“这演员的饭我是不会吃的”。想不到后来萧山越剧团的著名演员魏珊琴能把女儿吕微培养成全国青年著名歌唱家,这实在也是萧山的骄傲了。 据说全国越剧鼎盛时,全国专业越剧团有280个,业余剧团成千上万,说明越剧的深入人心,可绍剧就没有这样的普及,省外就没有绍剧团了。南京等地就有越剧团,听说北方也有,我们觉得豫剧、川剧难懂,可在北京演出越剧北方人照样听得懂。 沙地人叫越剧为“的笃”班,沙地里常有《梁祝》、《碧玉簪》、《孟丽君》、《何文秀》、《打金枝》、《追鱼》的演出,象《何文秀骨牌算命》里的唱词有“走过十里桑园”的唱词,沙地人大感亲切,因为这“十里桑园”说的就是海宁过江,到雷山刚好是十里左右,这乐园附近的蓬园、长红等地很有可能是越剧《何文秀》里发生的地方。 到了1966年,越剧遭到了灭顶之灾,变成了宣扬封建主义的“靡靡之音”,特别是演出的“才子佳人戏”一对照好像问题是很大的,“落难公子”、“员外”、“秀才”都不是无产阶级,还有那女扮男装更是罪大恶极,所以越剧一下子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谁唱越剧谁就是反革命,越剧书籍、唱片自然化为灰烬,让人担惊害怕的是,还是有人对越剧不死心,偷偷在唱,剃头店的老师傅还在欣赏越剧十姐妹,最后都被揪了出来,罪名就是宣扬“封资修”,这揪斗是小事,自杀、逼死人命的在沙地里当时时有发生。 可越剧还是有重放光彩的时候。 到了1977年和1978年吧,这拔乱反正的时候到了,我记得越剧正是在这时候重放异彩的,记得这表现在瓜沥剧院白天黑夜连续放映电影《梁祝》和《红楼梦》,我们义盛还轮不到放,这电影白天放,晚上放还是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要,尽管非常炎热,但剧院里座无虚席,窗户都封闭得严严实实,挂着厚厚的棉帘子,进出的大门边挂着厚实的帘子,有专人把守,进出大小便的人都从偏门进出,里面的空气已经非常混浊,尽管人们已经汗流浃背了,但挡不住四面八方前来观看电影的人们,说人潮像潮水也对,步行的、骑自行车的,也有乘拖拉机的、乘船的。特别是绍兴里畈,象安昌、马安一带的人派头最大,集体组织,一艘艘大船满载着男男女女前来瓜沥看越剧电影。徐玉兰、王文娟的表演太吸引人了。特别是到《化蝶》这场,电闪雷鸣,坟墓突然裂开了,真是扣人心弦,艺术真能打动人,人们唱着《梁祝》,说着《红楼梦》那一句“林妹妹我来迟了”,引出多少痴男痴女的眼泪,可现在当人们说:“贾宝玉要选择林黛玉、薛宝钗做老婆哪个好”,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薛宝钗好”,如果讨了林黛玉不饿死人才怪。 沙地由于越剧、绍剧这二大剧种日积月累的熏陶,沙地人才会有文化,才会懂得做人,才会懂得善良、朴实、勤劳、节俭,这深厚的文化积淀没有了,或者无法传承下去,那么这世界将会变得更加有铜臭味,更加自私自利,更加暴戾,那么后果会让人更加担惊受怕的。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