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爸爸给佳佳讲故事之二《顾头不顾腚》
正文

——小记

童年,无数美好的回忆,已经都伴着岁月的流逝将行渐远——

在混凝土堆砌的方块里,每一扇窗户都不得不呼吸着现代文明的附产品,玻璃搭成的镜子,立在身前背后,刺痛了想远眺的双眼;浑身遍布每一寸肌肤的芒刺,随时都会挑拨衰弱的神经,而滚动地尸体随时都可能把生命撕成碎片……面对这一切,如果你躺在童年的记忆里,还愿意醒来吗?……

小三小的时候,家住在内蒙古布特哈旗中和公社红光二小队,紧挨着大兴安岭南麓。说起这大兴安岭,确实给小三留下了很多很好的童年记忆……

那一年,小三才十多岁,具体是十几,小三自己也记不清了,好像也就是十岁刚出头吧。

有一天,夜里一场大雪铺天盖地,满院子堆了老厚的雪,足有一尺多厚。

小三一早起来看见父亲正在扫雪,就屁颠屁颠地跑过去,一边笨手笨脚地帮忙铲雪,一边喋喋不休地磨叽父亲:“爹,下这么大雪,我们去上山追兔子吧?”“雪太大了,追不到兔子。”“那我们在家扣家雀(qiao)吧?要不去河里刨鱼?再不就去山上赶‘傻半斤’,也行……”小三哪肯罢休,嘴上接连二三地蹦出新想法。见儿子没完没了,知道要是不答应一件事,也难消停,再说下这么大雪,也干不了别的,小三父亲顺嘴就说:“那我们吃完早饭,去赶‘傻半斤’吧。”小三感觉父亲诚意不足,就赶紧说:“老爹,说话可要算数幺!”小三父亲感觉儿子不相信自己,连声说:“必须的必须的,我哪能蒙儿子哪?”小三一听,嘴都乐歪了,赶紧说:“那好,我们说话算数。”说完,雪也不铲了,赶紧回屋收拾行头,扒拉几口饭,就等着和父亲一起上山了。

赶‘傻半斤’人越多越好赶,父亲就把小三哥哥也带上了。

小三父亲和哥哥找了块比较平坦视野又好的空地,扫出将近两平米的地方,架好扣筐,撒了苞米粒,就去找“傻半斤”去了。小三由于年龄小,就只能蹲在玻璃芽树墩后,隐蔽起来,等待“傻半斤”进入扣筐觅食后,拉动支筐的支棍,好把“傻半斤”扣住。

一小会的功夫,小三父亲和哥哥就找到了“傻半斤”。

小三父亲和哥哥把白布做的类似面口袋的护身衣,套在身上,一身上下都是白,只在眼睛处抠俩窟窿,一个手握着一只棍,支着白布口袋的角,“傻半斤”往哪个方向飞,小三父亲和哥哥就举哪个方向的木棍。也真怪,这些“傻东西”,还真按小三父亲和哥哥的指挥,一步一步飞近他们设计的圈套,小三心里这个乐呀!心想这回又是大丰收呀。

正在兴头上哪,突然,听到“啪”地一声枪响,眼看一只就要到手的“傻半斤”从空而降。小三循声望去,是邻居张大叔,正拎着“双管猎枪”到处打野物哪。小三赶紧跑过去说:“张大叔,我爹和我哥正赶‘傻半斤’,您别和我们争了,好不好?”张大叔是个爽快人,住在小三家东院,一听这话,哈哈一笑,说:“刚才我打那只,也送你了。”说完,转身走了。

小三回头再看这些“傻东西”,哇塞,还真够处惊不乱的了,依然成群结队地按照小三父亲和哥哥的指挥,飞向他们心中的目的地哪。小三这个乐呀!

正乐着,一只老鹰在天空俯冲下来,惊得这些“傻东西”纷纷一头扎进跟前的草垛里,好吧!老鹰不费吹灰之力,一口叼走一只,飞天而去。小三看见这情形,愣了愣深,赶紧慌不迭神地跑过去,一个一个把它们从草垛里拽出来,装进随身携带的口袋里。虽然,让老鹰半道“劫走”一只,可是一数,还是弄到了十只,收获还是蛮丰盛的。

小三背着这些‘傻东西’,一路近乎小跑式回到家里,见到母亲就赶紧汇报:“妈,我和我爹还有我哥今天弄了十只‘傻半斤’哪!”为了显示自己的功劳,小三特意把“我”字放在了前面。母亲一听,也很高兴:“那么多呀,那今天可以包饺子了!”小三感觉母亲似乎有些怀疑,就赶紧打开口袋,把‘傻半斤’倒在了地上,嗬!这下可好,除了张大叔用枪打的已经奄奄一息地那只以外,其它的满屋子乱飞。小三母亲见状说:“赶紧抓住它们,好不容易才弄回来的,别再跑了。”别看这些家伙脑子不怎么好使,可放飞了再抓,那也很难的,一家人足足忙活了一个多小时,才又将它们“一一归案”。抓完了,小三母亲说“老儿子(za,东北口音),你怎么和这‘傻半斤’似的,做事慌里慌张的,老是顾头不顾腚的的呢!”虽然责怪中,也有透着无限关爱,可小三那时候小,一听,气的就想拿这些傻东西出气,走过去拿起一只就想摔死。这时,小三母亲又说了:“摔死的不好吃,还是杀了放血,肉才松嫩。”气的小三一头趴在了炕上,刚才那些喜兴劲全部荡然无存了。

一会儿,小三气消了,觉得这些“傻东西”挺可爱,就央求母亲:“咱们别杀它们了,把它们养起来吧?”

小三母亲说:“这‘傻半斤’有些傻,养不活。”

小三有些不信:“那家雀(qiao)那么贼,都能养活,‘傻东西’傻了吧唧的,怎么能不好养活哪?”

小三母亲又说:“你不知道,以前养过,这‘傻半斤’进化慢,气性大,喜欢群居,你把圈起来,它不进食,直到气绝而亡。”

小三似乎听明白了,也似乎没有听明白,反正,母亲不让养也就不养了吧,也就不再和母亲争辩了。

后来,小三就上学了,那时候上学晚,家跟前也没有学校,小三父母就把小三送到城里的姑姑家寄读,打那以后,小三再也没有抓过“傻半斤”了。

再后来,小三在城里成家立业了,父母也都跟着进了城,但小三却一直惦记回儿时的故地转转。

时间真快,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小三儿女也都成家立业了,小三也退休在家,闲来无事,小三决定再回去看看儿时的山儿时的水还有儿时的伙伴。

去年春节,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故土,儿时光腚的小伙伴们,如今已都是孩他爸了。久别重逢,自然是盛情款待,儿时的小伙伴亮亮把故友都喊来聚在家里一顿豪饮。酒过三巡,小三又想起那次抓“傻半斤”顾头不顾腚的趣事来。借着几杯酒下肚,就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听得一旁儿时小伙伴们的孩子们,交头接耳,小声嘀咕:“这可能吗?蒙人吧?”

见此情景,亮亮说:“也难怪孩子们纳闷,那些年‘傻半斤’差点绝种了,现在‘傻半斤’不让抓了,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啦。”

听罢,小三心里自然有些不纳闷,便说:“这‘傻东西’不是繁殖率特高吗,虽然每只成年后只能长到半斤左右,可一窝能孵出十多只小‘傻东西’哪呀?”

亮亮接着说:“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保护动物的法制都加强啦,不光‘傻半斤’成了三级保护动物,连狍子、野猪、麻雀都这些以前随便打的飞禽走兽,如今都成了三级保护动物了,现在嘛,已经没有猎户了,现在跟以前比变化可大了。”

变了,是变了吗?第二天一早,小三走出门去,仔细看了房前屋后的群山,是呀,原本都是树木茂盛的,如今树木确实变小了也变稀疏了,还有门前那条小河,虽然还是那么蜿蜒曲折,可明显感觉变得比儿时的小河,又瘦又小了,只不过儿时的茅草屋,如今都变成红砖红瓦了,再看从红砖红瓦里走出来的孩童们,个个都会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自己……

唉!如今一切都变了,再想找回儿时的那些感觉,恐怕只能做梦喽!

望着眼前的景色,小三禁不住发出一阵阵叹息……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2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