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公务员加薪挨骂”是公众不满情绪的“替罪羊” |
正文 | 今年两会,公务员工资涨跌成了代表委员争议的热点。一些委员对公务员工资实行改革的提案,引发网友讨论。“2万多网友跟帖”。最初看到网上铺天盖地的骂声,政协委员何香久很伤心,“我不怪那些网友。他们骂醒了我,让我意识到,现在群众和公务员这个群体之间的对立情绪有多严重。我们必须要改变自己的公众形象了。”(新华网3月9日) 公务员到底该不该加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在众多网友的“骂声”中,一个观点特别具有代表性,那就是“先把工作做好了再说”。实际上,公众表面上反对公务员加薪,质疑公务员“装穷”,实质上是在宣泄对整个干部队伍的不满情绪,换而言之,“公务员加薪挨骂”不过是公众对干部形象不满的“替罪羊”。 就全国而言,不法官员确实不少,但是把这部分官员的“丑陋帽子”硬扣在所有干部头上,也有失公允,但是在涉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乃至公众个人利益时,公众有这样以偏概全的“不理智”认识和“较真”劲儿完全可以理解,正如那些公务员“喊穷”一样,总是把自己的利益得失和切身感受放在第一位。公务员和公众都是从自己的切身感知出发,没有谁对谁错,公务员因“穷”喊加薪,算是正当的利益诉求,公众因对公务员工作不满意,站在纳税人(或老板)的角度反对加薪,更是理所当然,那么是否就只能等到公务员把工作做好了才有资格加薪,才能得到公众的支持呢? 公众的不满情绪归根结底是对干部队伍缺乏信任,然而十八大以来,随着党中央持续不断、日益加强的反腐倡廉建设,干部作风和政务质量都有了明显改观,政府的公信力正在日益凝聚和牢固,从这点上看,公众也应当更有理由、更有信心相信公务员队伍建设。当然,通过“公务员加薪”的激烈辩论过后,全社会更应该深刻反思,学会换位思考,特别是公务员,更要明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不能光比收入不比贡献,光比贡献不比作风。至于加薪,还需要综合制度的设计和公众的呼声考量,尽量公平、公开,顺应社会发展的步伐。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