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破碎的梦想
正文

小时候,母亲不知道什么原因,许久都没有送我上学的念头,我看着很多很多小伙伴背起了书包,于是我就问母亲,“为何不让我上学”……然后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去了学校。确切的说,那是一排土坯房,隔开了一小间算是学前班,隔壁是一年级,然后是二年级,没有再高年级了,三年级是要去镇上读书的。

那时候的老师很严厉,考试挨棍子是照分数打的,错一分就是一棍,那也是我第一次挨打。我错了三分,老师狠狠的敲了我三棍子,我的眼泪也不争气的流满了脸,我不知道错了很多的同学是怎么挨下来的,只记得一张张模糊但却惶恐的脸。于是我就想,我长大了一定要盖一所漂亮的学校,要找好多不打人的老师,要让所有的孩子能在学校里无忧无虑的玩耍、嬉闹、学习……我为这个梦想那么努力过,我小学三年级可以代替“家中有事”的老师讲课,小学五年级可以批改试卷,初中毕业办暑假辅导班……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捧着大学毕业证书,捧着各项荣誉证书辗转求职,才发现我离老师的梦想越来越远。我拿到了教师资格证,却最终没有留在讲台上。

对于梦想的破灭,过了最初的失落后,我慢慢感觉不到太多的悲伤了,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到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慢慢觉得农村有一所好的学校是多么重要。

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也是那些老师,疏导着我们前进,我们考取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为学校、为老师、更为自己争取荣誉。可是十年、二十年,学校还是那座学校,老师还是些老师,他们从青年到中年到老年,校舍不停的翻新,也竖起了教学楼,真正称得上“宽敞明亮的教室”了,农村的生活好了,孩子们却吃不得“苦”了。越来越多的孩子被送到县城、送到重点学校,哪怕出“高价”。农村的校舍一间间关闭,年轻的老师闯出窠臼,去到县城或更远的地方实现梦想,而农村的学校也成了留守部落,像逐渐破败的农村,只有假期才能显出那么点生气。可是,我们被送到县城的孩子是否就真的不苦了?面对所谓的高升学率,和那些高职高专的录取通知书能说明什么?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素质高了?但真的是“素质高”了吗?这是个教育怪相。我们要想,这是学校的问题?老师的问题?家长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我也想了很久,是社会的浮华遮掩了教育的本意?是攀比的心理抹杀了求学的意志?

我去县城的几所学校看过孩子们的生活,宿舍的拥挤、教室的拥挤,相比农村镇子上“宽敞明亮的教室”相差千里。我不知道我们农村的家长有没有考虑过那么小的孩子寄宿在学校的痛苦。从幼儿园开始的寄宿生活让很多孩子疲于挤校车、挤教室、挤宿舍……前几年接连的校车事件后,很多学校购置了校车,那些闪着警示灯的校车呼啸而过,有没有人检查过车辆的超载?所谓的封闭式教学禁锢了多少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

我曾天真的想去镇子上办所学校,让我们附近的孩子可以不用奔波去县城,可以有更好的设施和师资来完善孩子的教育,可以不用填鸭式的教学来摧残孩子的童年……可是,我面临了太多太多的难题,我才知道,不只是我的家乡孩子们疲于奔波的求学,也不只是我的家乡,孩子们害怕输在起跑线上拼命的参加各种辅导班,大家都在拼命的挤。农村朝城里挤,普通朝重点挤,重点朝尖子挤……我想问教育怎么了?我们怎么了?

我彷佛又回到了那几间土坯房的校舍,那些严厉的会用棍子打人的老师正用他们不很标准的普通话教我们读拼音、算算术……我们拖着长音,一脸敬畏的跟着老师发音、计算……那是心灵的敬畏。

我彷佛看到了自己梦想破裂的碎片,听到碎片落地的声响……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