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拜谒腾冲国殇墓园 |
正文 | 腾冲,在我没有见到你之前,只知道你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有“极边第一城”之誉。而当我踏入了你的那片热土,才知道你还怀抱并珍藏着一本厚重的以血而写成的史书——腾冲国殇墓园。 三月,乘飞机离开还是乍暖春寒的北国,赶赴与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腾冲来一场约会。没想到,这一场约会,不只是那里的旖旎风光让我难忘,还有一份沉重和震撼久久萦怀。因为沉重,我不敢再去触及那些所闻所见;因为震撼,又促使我笔触那段过往。虽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但是我想用我自己的方式,来慰藉腾冲国殇墓园里那些长眠的将士们,他们是民族的英雄,值得今天我们活着的每一个人去缅怀。 三月的腾冲,像是北国的初夏那般已是满眼绿荫葱茏、花开满城。那是一个晴朗的天,在一位漂亮的女导游带领下,我和旅行团一行25人共同拜谒了腾冲国殇墓园。女导游是一位来自山东的漂亮女子,已在当地结婚生子。她待人亲和,或许是因为我们都来自北方,加上她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如数家珍地给我们讲解腾冲国殇墓园的由来、历史和简介等等,让我和同行的游客们更详尽地对腾冲国殇墓园有了更深的了解。 腾冲国殇墓园位于云南省西部的腾冲县西南1公里处的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小团坡下,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的墓园,它不仅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而且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该纪念陵园,由辛亥革命元老、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取自《楚辞》“国殇”之名篇,题为“国殇墓园”。腾冲国殇墓园始建于1945年7月7日,其占地面积88亩,主体建筑由墓园大门、忠烈祠、烈士冢、纪念塔等组成。烈士冢以纪念塔为中心,一块块墓碑整齐排列向小团坡四周辐射,每块墓碑上镌刻着阵亡官兵的官衔军职和姓名,碑下葬着骨灰罐,共计3346冢。 记得那天当我们在女导游的带领下步入墓园大门时,眼前是一片拥挤的场景。移步上前,原来是先于我们拜谒墓园的游客围着一位卖黄菊花的当地人,在争先购买黄菊花。五元一枝,此处,没有人讨价还价。接下来,只见已经买到黄菊花的游客,一脸凝重手捧着一枝枝、一束束黄菊花移步向前。我也手持一枝黄菊花跟着女导游继续移步,放眼整个墓园清幽肃穆,拜谒者络绎不绝。墓园里遍植的松柏傲然挺立,地上绿草如茵。我想,有它们常年日日夜夜的陪伴,那些长眠的将士不会孤单。 边走边听着女导游的讲解,我们首先来到了墓园空地雕塑群。雕塑群是被工匠们精雕细刻出来的各种人物造型,再现了当年滇西人民抗战的情景。站在一尊娃娃兵雕像前,不禁让人感叹。像他那样只有十多岁的孩子,应该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可是在那场惨烈的滇西抗战之中,他们却离开庇佑他们的父母奔赴战场杀敌。移步一尊名为“砸石子”的雕像前,是一位年轻的正在哺育期的妇女身背幼婴,坐在那里手拿着铁锤砸石头,在她的身旁也坐着一个小男孩手拿着小铁锤砸石头。它真实地再现了当年滇西民众不分老少妇孺皆上阵,为修路、修机场砸碎石,以他们的实际行动支援前线抗击日寇的情景,看到这样的场景怎不令人动容。继续跟着女导游的脚步,我们又来到一尊名为“雷打树下”的雕像前,只见一位老者身倚一棵枯树双目不瞑。在听完女导游的介绍后,深为这位老人的民族气节而感动,我把手中的那枝黄菊花恭敬地放在了老人的雕像前。这位老人就是抗日名将寸性奇将军的老父亲寸大进,当时已有88岁高龄。寸大进老人是腾冲人,他亲眼所见日寇猖獗侵害自己的家园,国土沦陷。他恨自己年事已高无力报国,遂坐在大罗绮坪观音寺被雷电击断的那棵千年古杉树下,含恨绝食而亡。寸大进老人是以此种方式以示自己的抗日决心,死后双目不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民族气节啊!以死抗日,无声胜有声。后来,腾冲的老百姓为了纪念寸大进和在攻克龙陵战役殉国的寸性奇将军两父子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山河破碎生不如死,为国尽忠虽死犹生。” 在女导游的指引,我们再移步停留在一尊名为“怒斥日寇”的雕像前。这尊雕像就是史上威名四方的“抗日县长”张问德老先生的雕像,正是这位面容和善、令人敬仰的县长,用一个中国人的威严写下了义正辞严的当世名檄——《答田岛书》。其内容不仅痛斥了日寇侵华战争的种种罪行,并表达了腾冲人民抗战的决心。1942年夏,腾冲遭遇了日军铁蹄的践踏,当时城中军政官吏闻风丧胆,甚至弃城而逃,遂使腾冲这座边陲名城成为了不战而陷敌手的困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时已年过花甲的张问德临危受命出任了“县已不县”的腾冲县长。张问德是腾冲本地人,虽说他是一位文人,但在接任腾冲县长之后,却不顾一切地投入保家卫国的艰苦征程。他在界头、曲石一带组建起了战时县政府和腾西北抗日前方根据地,“抗日县长”之名因此不胫而走。1943年8月31日,日军侵略腾冲的行政班本部长田岛致函张问德,以关心腾冲人民的“饥寒冻馁”为诱饵,企图软化诱降。张问德看后怒火中烧,便有了至今让人读后都有警示作用的当世名檄——《答田岛书》。这份《答田岛书》,在国殇墓园以碑文的形式展示在游人的面前,这不只是一纸书文的回复,更是一份深具民族气节的以文字的形式,对日本侵略者的无声似有声的抨击、痛斥和震慑。全文不足千字,却是字字掷地有声。在《答田岛书》中,张问德以如刀之笔怒斥了日军的罪行,“然自事态演变以来,腾冲人民死于枪剌之下暴尸露骨于荒野者已逾二千人……”,“逐使人民父失其子,妻失其夫,居则无以遮蔽风雨,行则无以图谋生活,啼饥号寒坐以待毙,甚至为阁下及其同僚之所奴役,横被鞭笞;或已被送往密支那行将充当炮灰。而尤使余不忍言者,则为妇女遭受污辱之一事。凡此均属腾冲人民之痛苦,均系阁下及其同僚所赐与,均属罪行……”,“以余为中国之一公民,且为腾冲地方政府之一官吏,由于余之责任与良心,对于阁下所提出之任何计划,均无考虑之必要与可能……”。最后落款为大中华民国云南省腾冲县县长张问德,字字掷地有声,“大中华民国”岂是任人宰割之国。当你亲自阅读到张问德先生的这份《答田岛书》,我想你会被他在书文中体现出来的宁折不弯的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而震撼,也会明白这份《答田岛书》至今为什么仍被视为当代之“正气篇”而盛传不衰了。腾冲光复以后,张问德即挂冠而去,但是在“血色腾冲”的史册中,有他留下的一片丹心。有这种民族气节的人,历史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据说蒋介石曾经亲笔题赠“有气节之读书人也”的匾额,而张问德先生的名字,也被收录入在了《大陆名人集》里。张问德是宁折不弯的腾冲的一个缩影,而腾冲人民正是就是以这种宁折不弯的精神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成为抗战以来全国沦陷区中第一个被光复的县城,创造了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全歼入侵之敌的辉煌战绩。 听完女导游讲完张问德先生的故事,我们顺着她的手指方向,看到一碑曰“倭冢”的坟冢在墓园入园大门的右侧孤立。女导游告诉我们,“倭冢”两个字是由李根源先生题书刻石,那里面埋葬了当时侵略腾冲的一名叫藏重康美的日军148联队的军官和另外两名(一说共四名)日军侵略者。当时腾冲的民众为了解恨,把他们扳成反绑呈跪姿、面朝满山的中国将士阵亡墓竖埋。“倭冢”里可耻的那几个日军侵略者永远仰望着小团坡上阵亡将士们的墓碑,见证他们日本侵略者最终失败的下场。据说改革开放后,“倭冢”里埋葬的一名日军后代想以投资腾冲城为诱惑,目的是想将埋在“倭冢”里的前辈遗骸挖出来弄回日本去,被时任腾冲县长毫不客气的一个“滚”字而回绝。一个“滚”字,表明了和平年代腾冲人民的立场。在利益与民族气节上,新时代的腾冲人没有忘记当年被日军侵略践踏曾经成为“焦土之城”的血耻。我想,若是在天国的张问德先生泉下有知,他的后人们一如他当年的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该是欣慰的。 心里万般感慨,继续跟着女导游的指引向前走,来到当年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史迪威将军和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创始人陈纳德将军的雕像前稍作停留,驻足于这两位国际友人的雕像前不由得心生敬仰。因为写在史册里的“史迪威公路”、“驼峰航线”,都有他们与中国人民一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身影。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感恩的民族,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曾经帮助、支持过我们的老朋友、国际友人。我想,把这两位国际友人的雕像塑于此处,就是最好的感恩和纪念。 离开雕塑群,我们随女导游的指引继续向前。阳光此时比初入墓园时更加灼人,三月的腾冲是热烈的,可是走在国殇墓园里的我,心情却有那么一丝的哀伤。继续移步,眼前“碧血千秋”四个大字映入眼帘,这就是国殇墓园的主体建筑忠烈祠。“碧血千秋”四个大字为蒋中正所题,由李根源书写。忠烈祠颇具古代祠庙建筑的风格,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四周设回廊。上檐下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捐堂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祠堂中央高悬孙中山先生的画像及“总理遗嘱”,左右分佩国民党党旗、中华民国国旗。据女导游讲,目前在中国大陆只有两处悬挂了国民党党旗,还有一处就是南京的中山陵。两侧墙壁上镶嵌抗日阵亡将士名录碑七十六方,密密麻麻共刻有当年为收复腾冲的那场惨烈的战役中9618名阵亡将士的姓名。祠前立有数座石碑,《腾冲会战概要》碑、李根源的《告滇西父老书》碑、以及张问德的《答田岛书》碑等都立于此。 在忠烈祠的左侧是滇西抗战盟军阵亡将士纪念碑,碑前有十九座刻有英文字母的墓碑,这里长眠的,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中缅印战区滇西战役中,为光复腾冲而牺牲的美国盟军少校威廉姆?麦姆瑞等十九位盟军将士。他们为了世界和平漂洋过海参战,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腾冲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世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心里默念一份祝福,愿天国的美国盟军将士们永远安息在异国他乡。 临近中午,我们从忠烈祠的后面拾级而上,来到了阵亡将士的烈士冢。烈士冢建在半圆形的小团坡上,以烈士纪念塔为中心呈辐射状,庄严排列着72行凝重肃立的队形。左边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五十三军阵亡将士,右边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五十四军阵亡将士,共计3346块小墓碑。一块块小墓碑自下而上肃立,我走到一块小墓碑前俯身抚摸着刻着阵亡将士姓名和军衔的小墓碑,心底沉重、眼睛不由得湿润。眼前抚摸到、看到的绝不仅仅是一座小小的墓碑,它们是有温度的一个个将士的灵魂在静候集结。叠水河的涛声啊、来凤山的山风啊,是你们在吹响集结的号角吗?是你们在吹起冲锋的号角吗?松涛阵阵,眼前的小团山仿佛变成了当年的那场惨烈的战场,耳畔传来惨烈的厮杀声……站在3346座小墓碑前,我的脑海里成像出来当年的那场浴血奋战的场景不断涌现、跳跃。那一刻,我对长眠于此的将士们的敬意和缅怀之情油然而生,挥之不去。 缓步拾级而上,怕惊扰了安息的每一个灵魂。望着四周的一座座小墓碑,心绪更加沉重,脚步不再轻盈。不多时,来到了墓园最高处坡顶上的烈士纪念塔前。这座纪念塔高10米,外形为方形柱式,是由腾冲当地特有的火山岩雕砌而成的。塔身正面镌刻着霍揆章的题书“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光复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塔”,塔基正面刻有蒋中正题、李根源书“民族英雄”四个蓝色的大字,其余三面为腾冲抗战纪要铭文。站在纪念塔前放眼四周,远处是充满一片祥和的腾冲城,近处是我能抚摸到的一座座阵亡将士们的小墓碑。墓碑虽小,但是碑下冢里安息的却是一个个伟大的生命,正是他们为了民族的胜利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祥和和安宁。 返程的时间临近,不得不与腾冲国殇墓园告别。再回望一眼身后的腾冲国殇墓园,小团坡上3346座小墓碑在我的眼中却是越来越高,它们就像一个个威武的将士在目送每一位前来拜谒的游客。我想,这次腾冲之旅来拜谒国殇墓园是不虚此行的,这也是我一生中受到的最有意义的内心被震撼到的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在拜谒国殇墓园的过程中,每移动一步、每一处景观,我就像是在翻阅着一本我从来没有阅读过的史书,而在那里我的所见和所闻,算是给我补上了因为种种原因所落下的历史课。腾冲国殇墓园是腾冲军民用鲜血写成的一部活的史书,是沉甸甸的、是厚重的,而史书里的那些人物和事迹,人民是不会忘记的,祖国更是不会忘记的。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