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母亲的瓦箕 |
正文 | 又是一年秋播时,我想起了母亲播种时使用过的瓦箕。 瓦箕,也叫粪箕,是一种椭圆形篾筐,类似于箢箕,两头系上背带(用旧布条编制而成),使用时背在胸前,将拌好的种子和肥料装在里面,播种时随手一抓,一把把地撒向地里,用于点播油菜、小麦等农作物。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农村还没有化肥,农民种地全靠农家肥。农家肥的来源主要有牛栏、猪栏和人粪尿,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肥料,叫做火粪肥。火粪是草皮经过焚烧后产生的土状肥料,经过大粪浸沤后就变成了火粪肥,而且肥效高,相当于现在的营养土,含有丰富的氮磷钾。每年立秋之后,村里人就到田埂地坎上去刨草皮,烧火粪肥。刨草皮是个力气活,先将锄头磨快,再在草地上一锄一锄刨,刨时要掌握好锄头的深浅度,不能深也不浅,深了,光是土,烧不过心,浅了,尽是草,一烧就成了灰,草皮刨出来晒上几天后就可以焚烧了。 小时候,我经常跟母亲去烧火粪肥。母亲是烧火粪的高手,她先将锄头在稍高的地面上挖松土,成圆形或方形,并在上面铺一层干稻草,然后用箢箕将干草皮提到稻草上铺好,堆到一定的厚度,再铺一层稻草,大概铺到三层稻草就可以了,最后在上面铺几筐土,压住松散的草皮。草皮堆好后,就开始点火。火要从最底下的稻草点起,而且周围都要点燃,露在外面的稻草就会熊熊燃烧,不一会工夫,就看不到明火,只剩下袅袅青烟。但暗火仍在里面燃烧,大概烧到一两天,火粪基本烧完,连土都变成了灰黑色。这种经烈火焚烧后的土壤性质起了变化,变成了有机肥,但肥效不高。这时,母亲用锄头在火粪堆里刨一个坑,往里面倒一两担大粪,再把周围的火粪土往中间掩埋,将大粪完全掩盖为止。这样沤上一个星期,火粪肥就可以使用了。 每年秋播,村里人把沤制好的火粪肥运到地里,每块地视大小分别堆上几堆,远看,一堆堆火粪像一座座小山包。播种时,先用铁锹把粪堆散开,再将种子撒在上面,像和水泥沙浆一样搅拌均匀,然后开始挖穴、点播油菜。记忆里父亲拿起锄头,在前面挖穴,母亲则背起瓦箕,蹲下身子,双手将拌好的种子和火粪肥扒进瓦箕里,足有六十斤,然后迅速起身,抓起一把火粪准确无误地丟进洞穴里,一把两把,一排两排,如此循环往复,直到种完为止,最后父亲把点过的洞穴覆平,这样才算播种完成。那种场面现在想起来很有点诗情画意。 油菜播完了,再播小麦。小麦与油菜播种大同小议,不同的是油菜点穴,小麦条播。小麦无需挖穴,直接用犁耕,将种子撒在垄沟里。这时,母亲同样背着瓦箕,跟在父亲后面,往犁过的沟里丟进去。瓦箕容量小,播一会儿又要装肥料,为了不影响种地的进度,母亲总是一路小跑,一天下来,也是满头大汗,没有停歇的空间,只有把麦子“瓦”完,才能休息片刻,然后,父亲划耙,将种子覆盖,最后起沟,整个过程环环相扣,相得益彰。 如今,自从有了化肥,家乡很少有人烧火粪,加之国家又明令禁止焚烧秸秆,再也没有人用瓦箕播种了,母亲的瓦箕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