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香椿?乡韵 |
正文 | 苟军良 最美人间四月天。在四月,有两样植物最讨人喜欢:一曰“桃花”,尽饱人眼福;一曰“香椿”,尽饱人口福。桃花,她开得胭脂水粉,春天的美景全靠她装点;香椿,她长得紫红青嫩,春天的美味全靠她成全。 遥想故乡的春天,渭水、小溪、衢道把一座座村庄分割的像一块块黄绿相间水粉画。这时候,若能从高处俯瞰整个渭河川道,一定会有一片片紫红的烟霞闯入你的视野。没错!那就是站在故乡树梢上的香椿。 香椿,多像是关中女子的名字,淳朴中浸透着蕙质兰心,清淡中又蕴含着典雅风韵,真可谓天生的胭脂妆,无需雕琢的好姿色。春天一来,香椿树上紫红的香椿芽,就像一片片云彩,荡漾在了故乡的脸颊,撩拨了无数人的目光,也调动了无数人的味蕾,更让远在他乡的游子每每念及,便有一股“香椿”味的乡愁,从眼前、从口中、从心中氤氲开来。 细数起来,中国人吃香椿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曹操就把香椿做为贡品,送给了汉献帝。香椿之美味,征服的又何止汉献帝?到了唐代,每逢谷雨前后,就有快马自亳州出发,驮着一捆香椿,一路飞驰,送往长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一次来的不是荔枝,而是香椿。 老话说,“雨前椿芽嫩无比,雨后春芽生木体”。在我的老家秦岭山区,每年春天,谷雨前后,正是香椿最鲜嫩的时候。此时,香椿树上的香椿芽刚好长到了寸把长,乡亲们便把嫩芽掐下来,当作下饭的佳肴。每到这个时节,田畔旁、山沟里、小溪边、村落中,到处都是妇姑相携采摘香椿的身影;家家的餐桌上,都会有一盘色、香、味俱佳的香椿菜。香椿可以与嫩豆腐一起凉拌。雪白的豆腐,青紫的香椿,用水轻轻一焯,再放一撮盐巴,淋上香油或麻油,顿时,香味就溢了出来。或者把香椿芽切碎,拌上蛋清,在吱吱冒油、焌过葱花的热锅里,翻上几个跟斗儿,煎成金黄、淡绿相间的坨子,也是既美味又好看。如果与鸡蛋一起炒,味道也是极好的。香椿芽切成细碎的小段,鸡蛋五六个,充分搅拌后与香椿芽和在一起。炒锅先烧热,然后倒入菜籽油或麻油,油热后,把香椿鸡蛋倒入锅中,翻炒几下,就可以出锅了。金黄的鸡蛋与紫红的香椿相得益彰,光看看,就已经让人垂涎欲滴了! 乡村,香椿。两样事物有着如此契合的名字,可见香椿是属于乡村的,乡村不能没有香椿。一株株紫红的香椿在春天的枝头摇曳,如同满腹心事的乡村女子撕扯不断的柔情。小时候,远嫁他乡的姑妈,每年春天回娘家时总要采摘一大篮子的香椿带回婆家。回家后,姑妈就把香椿腌在坛子里,这样全家能吃大半年。每一次吃的时候,从坛子里捞出来,都会有扑鼻而来的的香味弥散在空气里。后来,表弟告诉我说,母亲的坛子里满装了家乡馨香的春天,满装了家人温馨的亲情。 春天,有椿。“香椿”这个名字,似乎是专门为春季而生的。眼下,又到了香椿飘香的时节,虽远在他乡,隔着千山万水,我似乎仍能嗅到来自家乡村口的香椿气息,仍能望见一只只似曾相识的手,采下香椿,装点着故乡的餐桌。一年又一年,香椿树上的香椿芽让人们折秃了又萌发,生生不息,永远鲜嫩,永远红艳,一如那丝丝缕缕的乡愁,在游子的心里,吟唱成了一曲永不老去的歌谣。 香椿,就在游子心中——把春光留住!让乡情永驻!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