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游窑湾古镇山西会馆,体会文化融合的强大生命力 |
正文 | 带着对古镇文化思考,我和德清走入山西会馆大门。 我们对会馆文化的了解可以说是知之甚少,对山西会馆的文化的研究热应该感谢《乔家大院》电视剧的热播,因为乔家大院和乔致庸,我们对晋商的了解才渐渐有了一些眉目。 山西会馆的历史比较早,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重修临汾东馆记》载:“临汾为山右平阳首邑,其立馆于京师也,自前明始”(以上均见李华《明清以来北京工商碑刻选编》)。可见,晋商至迟在明代中后期已在北京设立会馆了,郇明春。 入清以后,晋商设立的会馆有了蓬勃发展,大体上前后在京师设会馆有40处以上,与此同时,在国内名商埠集镇也先后设立了晋商会馆。这些会馆的设立,首先与当地商业、经济的发展与交通有着很大关系。 据典籍记载,窑湾古镇始建于唐朝初年,素有“东望于海,西顾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之描述和“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水域胜江南”之美誉及“小上海”之称,是京杭大运河的主要码头之一。 明、清漕运和海运鼎盛时期,为扼南北水路之要津。“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方圆百里的农副产品大都集中在窑湾装船远运;从南方水运北来的棉布丝绸、火柴煤油、食品卷烟等生活品,也多在窑湾卸船后转销各地。我想窑湾经济的发展和水路交通的发展是山西人在这里设立会馆,交通南北,做全国贸易的重要一个原因。 窑湾山西会馆位于窑湾西大街,原为唐代关帝庙,院内有棵千年古槐。窑湾山西会馆始建于康熙1679年,内设关帝庙,房屋达百间,总面积近万平方米,属山西乡梓所建。 清康熙年间,清兵在山西施行"圈田令",将地主土地夺去,将他们赶到苏鲁地震灾区荒无人烟地区开荒生产。一批山西财主来到窑湾,看到古槐和关帝庙,便在此住了下来。 关羽是山西人,他们希望关老爷能保护同乡难民平安,安居乐业,便集资在关帝庙建山西会馆。 清乾隆年间,尊孔敬儒,山西会馆主事闫一忍,在关帝庙建孔圣殿、岳王殿,在院中建钟鼓楼。正中门楼书写"心印尼山"四字,钟鼓楼右边两块石碑刻(即三通石碑)记建会馆捐款人名单。左边一块是建会馆事记,另一块是唐代建关帝庙事记。三通石碑的碑额上刻写《永垂不朽》、《万古流芳》、《众商题名》均为繁体字,该碑刻于清道光十八年,碑文清晰可见是建关帝庙和山西会馆时,个人和各商号的捐款数额和所捐款项的用途。 古槐树下有汉末时关公喂马槽和关公磨刀石。会馆大院地面青石板铺地,院东西两边各建5间花厅。正前门3间楼,正中大门上方石板刻"山西会馆"四字。前门楼北面就是戏台,东西两边花厅楼都能观赏戏楼演戏,前门楼两边还有厢楼各一座。 山西会馆的存在的意义我想主要有两个: 第一,体现与传播了地域文化。晋商会馆的建立使三晋地域文化得以与别的地域文化进行交流,产生一种新的地域文化。 比如窑湾的山西会馆我们就看到了一些旧址和在原有的遗址上修建的一些新的建筑: 东厢楼 山西会馆大院全部用青石板铺地,院东西两边各有两幢二层厢楼,是当年晋商们聚会和议事的场所。这座饱经沧桑的东厢楼就是会馆议事厅的旧址,它在身边这棵千年古槐的庇荫下,仍旧显示出当年的风貌。 山西面馆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自古以来,山西面食就以品种多样和养生健身而著称于世。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据可考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关帝庙东侧的山西面馆,由山西面食大师傅打理,专门经营山西刀削面、拉面以及其他花色面点。其中刀削面极具表演性,深受各地顾客欢迎。 西厢楼 西厢楼也叫“晋善阁”,现在是三晋文化展示馆。馆内以“门”为视点,透过“三晋之门”,展示三晋大地的历史文化、佛教文化、建筑文化、晋商文化、民俗文化等广博的内涵和风采。 古戏台 在山西,一般大户人家的四合院都有戏台,特别是关帝庙的中戏台更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每逢庙会这里都要上演大戏。山西会馆的古戏台上有一块匾额“观古今”,形象地点画出戏台的功能和特征。 戏台后的轩屋原来是后台,现在是《义真轩》,它是关帝庙的旅游纪念品部,上面有许多珍贵和精美的关公文化纪念品。 我想这些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和一些民俗文化对窑湾本地的文化融合和发展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我们现在可能意识不到当时这些外地会馆文化的意义,因为我们现在的交通通讯的发达可以让文化的交流瞬间达到,要知道我们现在谈的是300年前的事情,那时候从山西到窑湾也许要有一年半载的时间,甚至更多,所以其意义的探讨是大不同的。 第二,会馆推动了商人在彼此交流中走向融合。镇里有江西、山西、河南中州、、苏(镇、扬)5家商会馆和青海、浙江、东三省等10省商业代办处这些会馆之间经常进行交流、协调在一些活动中配合行动,可见,会馆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各帮商人在彼此交流中走向融合。 运河文化促进了国内外政治经济宗教和各种民俗文化在窑湾传播交流和发展,同时也将窑湾本地各种文化带到了国内外其他的地方。 谈到这里,我想,在几百年前,山西、江西、河南等地都在我们这儿设立会馆做生意,而在现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让我们的古镇文化在旅游行业得到有效的壮大和传播,让更多的人来窑湾古镇体验千年运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发展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上,如何更胜一筹。旅游的开发不是让人来看什么,而是通过旅游产品的展示让人体验或者体会到产品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窑湾古镇文化旅游才会有更强大的生命力,郇明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