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批判与启蒙
正文

记得有年,我开车在漫漫长途中,收听电台时,听到一个节目,一位深受婚姻困扰的女子,求助于电台特邀的心理专家。她的情况是:生孩子后,她没有出去工作,整天在家带孩子,有些发胖,反应也有些迟钝,跟社会脱节。老公嫌弃她,虽然依然赚钱养家,但公开在外与别的女人同住,而且振振有词。专家开始指出她应该去找工作,建立自信,如果浪子回头,那么好好过日子,如若不然,分道扬镳。女子说了一些客观困难因素,专家立刻大骂她,骂的尖锐刺耳,我听了都有些上火,女子不停哭泣,我觉得这样骂,她肯定会崩溃的。专家怎么这样做呢?你不同情安慰她,怎么能这样无情刻薄地骂人呢?我义愤填膺,正在气头上,只听见主持人情不自禁地打住专家,专家最后解释说他要把她骂醒,让她在羞辱中激愤起来,迸发出雄心壮志。

或许,从心理学上来说,专家做法很有道理。这让我想起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胡适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正是以文字批判中国人堕落、麻木、冷酷、无知、愚昧,通过不断地骂中国人的丑,来唤醒中国人,让人们激愤,迸发出雄心壮志,改造自己,改造国民性格。后来的柏杨更是系统性地批判中国人丑陋的一面。关于这种对国民性格的批判,摩罗曾经写文章说,近代以来,中国人妄自菲薄、崇洋媚外,都是因为鲁迅们在文化上自我否定造成的。在看他的文章时,我不置可否,莫衷一是。如今想来,摩罗把鲁迅扣这么大的帽子是错误的。鲁迅的呐喊实在当时的环境下发生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绝无陷中国人于自卑自弃之中的不义。

批判是本身具有某种缺点或缺陷,揭露出来,本身无比完美,指责缺陷和缺点那是诬陷,所以说鲁迅是正义之举。但批判是揭示本身的缺点和或者是社会的弊端,是一种控诉,呐喊,没有指出正确的道路,正常的人格和正常的人的行为举止,以及正常的社会情态和文化,这恰恰是启蒙需要做的。

周国平在关于中国思想家对人的精神问题的态度上,指出“例如严复提出‘民德’,梁启超鼓吹培育‘新民’,鲁迅孜孜以求地呼吁要改造‘国民性’。但是,在他们那里,个人不是被看做一个人,而是被看做‘国民’,个人精神素质之受到重视,只是因为他是造成民族和国家素质的材料。二,他们对于精神层面的重视往往集中于甚至局限于道德,而关注道德的出发点仍是社会的改造。因此,在我看来,其基本思路仍不脱离社会功利,个人的精神的独立价值始终在视野外面。”所以说世纪初的思想家们做的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蒙。

启蒙是从人的根本性出发,指出正常社会的基本常识,揭示本质问题。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质是身体和精神,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精神,注重精神生活才是作为人真正的存在,而不是像动物一样完全满足“肉体生活”。近代史上,最早做出哲学启蒙的是王国维,他在《教育世界》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哲学是形而上学,所探究的是宇宙和人生的根本道理,这些道理“天下万世之真理”,“唯其为天下万世之真理,故不能尽与一时一国之利益合,且有时不能相容,其即神圣之所存也。”他特别批评中国哲学家太关注政治,太有政治抱负,没有纯粹的哲学,只有道德学,把人们引向唯利是图,引向实用性,引向浅薄。可惜的是这个在世纪初的学者中,第一个为精神本身和独立价值辩护的人,在当时举国求富强的呐喊声中,他的声音完全消失了。

在启蒙方面,我觉得周国平的思想接近人的本质,他的文字简朴平和,讲的比较通透易懂,对启迪人们的思想胜过世纪初的所有思想家的批判文字。收起

.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7: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