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英雄
正文

何谓英雄?古人云: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要成为英雄,有两个要件。第一要有智慧;第二要有过人的胆量、体魄和精力。

若论英雄,第一个绕不过的人,可能就是霸王项羽了。

世人往往以项羽为英雄,而以其对手刘邦为无赖。

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自己有诗也谓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到死都自认老子天下第一,是举世无匹的英雄!

可是我觉得这个人真算不上什么英雄,有时甚至觉得这个人只是一个莽夫!

在亡秦战役中,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却不知道将之收为己用,充实壮大自己。

后来入关中,更是“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这已经是土匪的做派了!你觉得一个土匪能成就什么大事吗?

有人对项羽说“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可项羽却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当时项羽如果以关中为都城,争霸天下的情形可能就是两样了。可惜项羽并不是真有天下之大志!而且那时候的咸阳也已经被他放火烧的不象样子了!

楚汉相争,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我觉得这个提议真有点白痴,也太过一厢情愿,更是只想着任一己之力!这就是韩信评价项羽所说的“匹夫之勇”吧!

“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有功吝赏,印信都被自己摸娑坏了,还不舍得给人家!妇人之仁,这也是韩信对项羽的评价。可见对项羽这个人,连同时代的韩信都瞧不上!

项羽被围垓下时说:“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因决死,原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说自己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而今一旦败了,就败得一塌糊涂,败得再无斗志了!最后又冲突厮杀一番,偏要力证是天要亡他,非战之罪!败了就败了,承认就是了,可就是要给自己找个借口、找些颜面来!

最后又说什么“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南宋李清照是有诗说过项羽好话。“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其实这首词只不过是李清照借项羽来讽刺南宋南渡君臣偏安杭州,却只知安逸享乐,把杭州当作了都城汴州,不思收复国土罢了。

唐朝杜牧有《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只是项羽这末路之人,逆商为零,少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当然也就再无东山再起之事了!

其实项羽是一个干什么都不彻底的人!“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再后来学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说他不学无术是过了,这个人在胆量、体魄和精力上也都没得说,只是在智力上多少是有些问题的!

春秋时的越王勾践可不象项羽,这是一位隐忍的英雄。他的坚毅忍耐绝非常人可以做到的。第一次吴越争霸的时候,吴王夫差灭了越国。越王勾践君臣通过贿赂太宰噽,吴王夫差才没把勾践给杀了。

《史记》载“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汝)忘会稽之耻邪?”

以这种方式砥砺自己,以让自己念念不忘亡国之耻,这样发愤图强,不复国才怪来!所以就象吴子胥所担心的那样“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二十多年的时间,越王色践终于灭了吴,复了国,更成就了一代霸业,跻身春秋五霸。

后世人多以勾践卧薪尝胆自勉。清文学家蔳松龄就有一幅传扬很广的对联,下联就说到了勾践,对联是这样说的: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啊,奋发图强,积极向上,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呢?

并非所有的英雄都象项羽那样,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英气逼人。

东汉末年的曹操就好象长得不怎么地。东晋孙盛《魏氏春秋》说“魏武王(曹操)姿貌短小”。曹操自己也曾对自己的相貌身高不自信。《世说新语》载: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三国志?魏书》说崔季珪“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是长得比较好,也有威严的那种。曹操就找了这个人来冒充自己,自己则握着刀,侍从在旁。偏偏那匈奴使者还是只认“捉刀人”是英雄。

与之对,正史上还有一个自以为英雄的故事: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以是求去也。

无独有偶,春秋时期的晏子也是个矬人。上面一段文字讲的是晏子和他的相御(车夫)夫妇的故事。车夫的妻子对比晏子和车夫的身高、身份以及意气姿态之后。对老公的无知深为痛恨,她是这样数落她的老公的:“晏子身高不足六尺,为齐国相,名扬诸侯,志向思想都非常深沉,却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态度。你身高八尺,只不过区区一个车夫,而你那志得意满,不可一世,自己烧得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的姿态真让人看不下去了!你还是让我离开你吧,这日子我也实在过不下去了!”

曹操是一个有见识、多断,行动力强的英雄!我们就以大家熟知的《三国演义》来说吧!

东汉末年,宦官为祸。当时的大将军何进,欲招地方掌兵大臣尽诛宦官。你看曹操是怎么说的:

且说曹操当日对何进曰:“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何进怒曰:“孟德亦怀私意耶?”操退曰:“乱天下者,必进也。”

后来事情发展也真如曹操所说,东汉王朝果天下大乱。

董卓入京之后,废原少帝,立陈留王为帝,是为献帝。司徒王允忧董卓弄权,社稷难保,于是以庆生为名,召诸大臣议事。当时司徒王允哭,众官也跟着哭,可谓是哭声一片。这时候曹操又有不俗表现了。

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焉能哭死董卓耶?”允视之,乃骁骑校尉曹操也。

接下来就有曹操向王允借刀,以献刀为名,刺杀董卓的故事了。英雄的行动力都是非常强的,想做的事情都是立马去做的。

这见识,这行动力都不是那个四世三公,“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袁绍所可比拟的了!

官渡之战,袁绍强,曹操弱,但最终以曹操胜利而告终,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战后“于图书中捡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袁绍暗通之书。左右劝操:可一一核对姓名,收而杀之。操回答: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何况他?于是命尽焚之,更不再问。”

放过这些私通袁绍,对自己不忠的手下,已经超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范畴了,这就是英雄的宽仁之心、博大胸怀!

三国演义说: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让人以为其是纨绔子弟。其实曹操可不是一般的纨绔子弟,他只是不同于一般的读书或习武之人罢了。英雄从来都不是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规行钜步的人!实际上曹操是个非常喜欢读书,勤奋好学的人,他博览群书,甚至为《孙子兵法》作过注。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

东汉的刘备是一个常为人下,而又不甘居人下的英雄。

《三国演义》中写曹、刘煮酒论英雄。“(曹)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曹操可谓是刘备的知己!曹操以龙为喻来说刘备的为人处事,现在虽然境遇不好,但终非池中之物!他认为刘备是一个英雄,也是自己的对手,所谓:“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先后投奔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几乎一生都在东奔西走,寄人篱下。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讲“玄德久历四方”时,那真是相当客气的说法了!人都四十大几了,还一事无成,没有取得尺寸之地,一直在强者夹缝中求生存,只是到了最后最后才逆袭成功。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如果没有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刘备可能成功吗?

关于刘备,有一个髀肉复生的小故事,从此可见他是如何惕励! “(刘备)遂起身如厕。因见己身髀肉得生,亦不觉潸然流溢。少顷复入席。表见玄德有泪容,怪问之。玄德长叹曰:备往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散;今久不骑,髀里肉生。日月蹉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髀肉复生,都流泪感叹,天下能不三分吗!

历史上的谢安则是一个淡定、从容甚至可以说有点优雅的英雄了!

三国两晋时候。大概因为政治比较混乱吧,好多人对世道看不惯。不求闻达,那就只能独善其身了。那时候的人好象特有品,特个性,也特可爱,所以有魏晋风度之说。

这个谢安就是东晋时候的人。

还是用《世说新语》上的几个小故事来说这个人吧!

其一:

谢太傅(谢安)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从这件事里人们看到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有的家庭不也是这样吗,有的家长易怒,动不动就发火,怎么就不想想妻子孩子在这个家庭中的感受呢!家长躁动,全家能安吗?

其二:

桓公(桓温,权臣,掌兵)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从这里我们看到:谢安的旷达风度,谢安的淡定从容,救了他自己,也保全了东晋王室。

其三: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谢安指挥了著名的淝水之战——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这次战役的胜利使得偏安的东晋王朝又延续了好多年。这就不光是清谈的事,而是很务实的事情了。

北方的前秦进攻东晋的消息一传来,那是朝野震动!谢安当时是宰相,大家都看着他呢。他一方面要运筹前方军事,一方面要安抚朝廷,镇安朝野 。“与人围棋”,谢安就是以这种悠闲和从容来镇抚国家的。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里描绘的是赤壁之战中的周瑜。中国是一个出儒将的国度。运筹策帷幄之中,谈笑间便决了胜负,赢了战争。

譬如为人,有的人整天咋咋呼呼,却做不了什么事情;有的人不动声色,应该做的什么事情早就都做了。

姜子牙是到了晚年才成就的英雄。可见有时候英雄也要耐得住寂寞。

北宋的王安石,有词《浪淘沙令》:

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词中的姓吕衰翁就是姜子牙了。

史记是这样记载的: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於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於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吕尚一生穷困不得志。年老了,垂钓渭水,以期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可巧那天周文王出猎前,打了一卦,卦词说所获的什么都不是,是霸王之辅。就这样就那么巧,在吕尚七十多岁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

机会来了,当然那也要吕尚肚里有货才行。两人一交谈,周文王十分欣赏他,为之倾倒。可能吕尚为了这一天,一直在准备着吧,就这样准备了七十年!吕尚后来辅佐周武王,灭了商,建立了周王朝,周王朝在历史上存在了八百多年。

这就是英雄的际遇吧!

当然英雄也不是完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象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这些人武力征伐、统一国家、开疆拓土,也建立了不世的功勋,但是在文治方面总是显得不足。那个曾带领导军队打到欧洲多瑙河畔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更不必说了,在毛泽东的眼里可能也没有多少文化和素养,只是一介莽夫吧!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英雄情结在。

小朋友从小爱看奥特曼,大了爱打游戏,再大可能会看武侠小说,历史剧,可能也是在一直做着一个英雄梦吧!可英雄毕竟是少数,其实做不了英雄也无妨,做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男人也可以了!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2: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