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我们在拿教育当什么?
正文

中国人喜欢在饭桌上谈天论地,最近我身边的一群人,非常热衷于谈论教育。他们中间有刚当妈妈的人,也有人正是为孩子教育发愁的阶段。我没有发言权,因为除了自身被教育的经验,其他和教育相关经验少的可怜。看着他们激动的言辞和愤愤不平的表情,眼下的教育的确让他们感到头痛。

一位朋友摸着孩子的头问道:“今天老师有欺负你吗?若果有,要告诉妈妈。”这一段话让我微震,还依稀记得,当年随爸爸去学校报名,许多家长总在临走前对老师说:“老师辛苦你了,孩子不听话你打就是儿,这妮子可浑着哩”。这天壤之别的差距,让我不得不重新正视当今的教育。

回顾以前上学的日子,那时候的自己便对老师充满了敬畏,每当看到父母对待老师的态度,便让我觉得老师是一个伟大,特别值得学习尊重的人。当然,私底下会和同学们讨论老师,甚至做出点评,老师也会被我们分出个“三六九等”,老师讲课时的课堂魅力,便是重要的评判标准。

那时候的教育仅仅局限于学校这样的教育机构,在家中父母常常早出晚归劳作,除了考试成绩会引起父母的注意之外,父母很少问其他相关的问题。然而现在,随处可见的培训机构,孩子的父母基本上也都是知识分子,国家的各种政策也挺多的。可是,就在这样肥沃的土地上,却受到各界人士的“拷问”,真的令人匪夷所思?

小的时候,有很多人长达后的梦想是当老师,而现在,还有多少孩子有这样的梦想?教育似乎成了悲鸣之地,不断曝光的教育问题,也成了社会矛盾浪尖上的滚烫,总在不经意间戳伤了人。似乎这一切,都在凸显当今教育的缺陷,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

在饭桌上,一位老者面对教育,他佩佩而谈:“教育出现的错误不是在于老师身上,而是没有规范的奖惩政策落地,没有系统的教育法律法规作支撑,教育面对当今经济的发展显出的疲软之态便是最好的说明”“对,老师没有激情,教育效率很难上去,现在的小孩到学校不是学东西,老师的重点也没有放在教育上,都放在了学生的人身安全上。升学率高的学校,老师待遇都是很好的,当地教育这一段儿的政策也很好,教育质量也就上去了”坐在老者身边的人说道。

看着他们你一言我一句的谈论,实在插不上话的我,只能在一旁寂寞的当一个听众。教育的问题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各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如果将这一错误,归咎到某特定主体上,显然,这是从对问题的认识上就发生了偏差。以至于后面再多的论证,我觉得都是枉然,一切都是不停的在说空话。

教育是文化的缩影,是民族未来的映射,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任何人,它都是一种力量。而现在的尴尬处境,也许会是教育兴盛的一次转机。它本身蕴含的巨大力量,促进了民族的伟大进程,在璀璨的人文文化中,教育不仅仅停留在教书育人上面,更多的是传承与传扬中。

当下的教育就是随意揉捏的泥人,千姿百态的造型却并没有博得满堂喝彩,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替,也说明了教育的输出速度滞后,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诉求,教育的尴尬也就开始滋生,一些不可避免的声音开始流窜于社会各界。然而,真正的问题,在我看来,却是整个社会对于物质建设偏执的结果。总体上,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家里的大人总是在“勤劳致富”,对孩子的教育全身心的交给了学校,有些颇费心思的家长,无非也就多报了几个培训班,总听见一股唐生经:“家里挣得的血汗钱全给你读书用了”可是,对于家庭教育就只是这些吗?

时常看到一些让人诧异的事情,有些父母不知道自己孩子读几年级,也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学习上真正的需求。传统的望子成龙,往往被演化为强制学习,必须上培训班、必须读这个专业、必须听我的,不然,你会吃亏,一句“我们都是为你好”斩断了自己曾经的选择。试问家庭教育真的要管那么多吗?

忽然想起《程门立雪》的故事,试问现在的读书人,还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恒心与毅力?一切都在说得过去的借口中,抛弃曾经的理想。如网上热传的“笨鸟先飞”的小故事,无疑也能反映出当今教育的问题。如果你不能给孩子作为榜样一样学习,至少不要做错误的事情,让她去模仿。

有一次,刚结婚不就久的朋友,向我诉说孩子的教育问题。我除了附和之外,别无良好的建议。在家长的眼中,教育就是好的学校,好的学校代表好的教育,一切教育差不多都交给了学校,看似合理的社会分工,在那一刻我明白,许多孩子读的不是书,而是在那个学校读书的问题。更让我想象不到的是,现在家长对于学费缴纳,居然是购买老师对孩子的服务。朋友对我讲了一个故事,朋友的姑妈家里有一个正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一次老师要求全班同学换桌位,因那孩子身高比同龄人高,最后安排在了后面,没过几天家里人知道了这件事,直接闹到了学校。就这样的小事,但家长的反应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想,为这件事,对孩子的指责,对老师的声讨,对学校的不满。作为家长,如果在孩子的教育中是这种角色,我不知道孩子长大了会成为怎样的社会角色。

在漫长的求学路上,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却变得商品化,家长交钱已经不是孩子学习的问题,而是更加注重孩子的人身安全,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买卖。相对应的,不少老师也将重心放在了人身安全,可是不断爆出的“校车事件”、“食物事件”又是怎样的说法?一系列可耻的教师侵害学生人身利益,学校又该作何解释?每当毕业季,各大高校悬挂的励志口号,真的让人目接不暇之外,就是深受惊吓。然而,在我看来最为不解的就是现代版的“放榜”,赤裸裸的招生广告视觉,满满的现代化商业广告气息。作为教育的重要机构,如果教育口碑是这样树立的,请问你何以立足?那么师资资源、校风学风又该何去何从?

如果仅仅针对现在的教育问题,那么学习者、家庭、学校、社会等一系列主体都成为了承担者,我们与教育的关系,既是学习者影响教育的发展轨迹,也是教育影响我们的发展轨迹。既要保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内因,也要积极营造全民学习的外因,只有在万众齐心的情况下,教育才会真正的服务于学习者,才会使教育成为读书人毕生的追求,教育的魅力才会吸引更多的追随者。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3: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