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论清白 |
正文 | 论清白,古往今来,为官为师,宋代的范仲淹不可不说是一位“清白一生”的典范:这不仅是因为他在越州知州任上,于府山南麓岩壁下山岩间他的衙署附近“掘废井而得泉”,将其命名为“清白泉”,又构亭于侧,题额曰“清白亭”,并将其住处的凉堂叫“清白堂”,还挥笔撰写《清白堂记》,主张“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规”的从政之道;更因为有他一世清白廉洁的政绩彪炳于史册。 清白,清白是什么?水是清白的。水,柔而不媚上,不苛求,不附庸上苍,不攀缘权贵;水,惠万物利千姓,平等众生;“水往低处流”,水流把高高在上的东西抛在身后,不留半丝遗憾、牵挂、留恋、忧虑,不改平民本色;“水,其性冲,其味淡,其为用也,可以浣水洁者而使之洁,即沸汤者投水,亦自分别而不相混,诚哉君子也。”水,是经典的组合,是清白的化身,故曰:“上善若水”。 清白,清白是什么?花儿是清白的,花儿把所有的艳丽芬芳色彩缤纷奉献给人间,人间因花儿多姿多彩;大树是清白的,大树以一个夏天的绿荫华盖翠枝青叶庇护了世界,世界因大树生机盎然;花与树的清白,在于永远地展现真我的色彩。 清白,清白是什么?记得还是我十来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给5角钱去买酒。酒3角2分钱一斤,但是粗心的营业员却多找给我一张5角。接了钱,我心里既紧张又兴奋。因为那时候一年到头我只有在除夕夜才能得到一、二角的压岁钱作零用。可是我又担心营业员会醒悟过来,那可是极没面子的事。然而,最终我还是捏着那钱回了家。我把多招的5角纸币塞在枕下,我以为那是最安全的地方,但是几天后父亲还是发现了。他问清来龙去脉后,立即命我把钱退回去。父亲说:“5角钱虽然不多,却能毁掉你的清白。一个人没了清白,就好比光脚走路,走不得长久的!”那时我不是很明白父亲的道理,可我清楚地记得,在拥有那5角钱的那几天,我心里其实总有几分恐惧和慌乱,因此当我把钱退回去后,内心马上感到轻松、踏实下来。这时我忽然对“清白”有了第一次依稀的认识:“清白是一双柔软的布鞋”。 几十年过去,我证实了“清白是一双柔软的布鞋”的认识没有错。正是有了这双“鞋”的陪伴,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我才不担心那些硌脚的沙石和尖利的荆棘,才一路走得踏实,走得平安。我经常低头审视,看看那双叫清白的布鞋是不是一直穿在自己的脚上。我以为,人的一生有很多东西最终会被我们丢弃,而且丢弃了也并不觉得后悔,但是一定不能丢弃“清白这双柔软的布鞋”。因为,这双“鞋”是我行路的根本,做人的根本。 随着年事渐长,学识日增,对于“清白”,慢慢有了更深更宽的认识。“清白”其实很具体,很直观,一针一线、一分一厘、一句话、一件事,乃至举手、点头即可,看得见,摸得着;“清白”其实也很抽象,极具包容性,人品、官德、人格、国格、理想、信念、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乃至灵魂。 清白:为官者,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廉洁从政,不为五斗米折腰,先天下之忧而忧,甘为民仆;为民者,坦坦荡荡,堂堂正正,不苟且偷生,不见利忘义,头顶蓝天,脚踩大地,铁骨铮铮。 尤其是近10年间所接触的社会现实,让我对“清白”获得更清晰而沉重的理解:“清白”是广厦的基石,一旦失去它,一切将不复存在――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狠说;该办的不办,不该办的乱办;吃了不该吃的,拿了不该拿的,于是乎,黑白颠倒,人妖难辨;“清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一旦失去它,便会忘了党性、原则,忘了人民的重托,忘了自己的岗位和职责,忘了双亲高堂、妻子儿女,甚至忘记了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成克杰、胡长清之类,不就是最终把自己“遗忘”在监狱里、审判席上、断头台上吗?“清白”又是令人神往的,它是阳光,是甘露,是力量,是财富。拥有它,你便会拥有群众的爱戴,同事的真诚,家庭的温馨,做人的尊严;拥有它,你才会理直气壮地为党和人民办事,不因“私”所困而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唯唯诺诺,就会腰杆直,说话响,吃饭香,连睡觉也踏实。 范仲淹(989年一1052年),正是这样一位彪炳史册的难得的“清白”好官。他出身于贫寒,少有壮志,刻苦学习而成才,为官37年,在州县能为吏,在边境能为将,在朝廷能为相,数次升迁,数次被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惟有忧国忧民,一生清清白白。他从一个基层小吏到晋升为朝廷大员,先后任县官、州官、历任大理寺丞、秘阁校理、太常博土、右司谏、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京官,也曾出任陕西都运使,主持过全国的新政改革,在这长长的37 年里,大起大落多次,经历了官场上的刀光剑影,体验了人生的情暖冷遇,但他无怨无悔,“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始终怀着一颗忧君忧民之心,以天下为己任;他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先后在广德、泰州、楚州、陈州、睦州、苏州、饶州、润州、越州、延州、邯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任职,时时处处百般体恤百姓,为发展地方经济与社会事业,呕心沥血,死而后已。 都说“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范仲淹就是一位虽然死了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一位“清白”好官。他两岁丧父,无依无靠,生活十分艰难。正是靠着他的决心与恒心,靠着他坚韧不拔的毅力,终于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年 ) ,他 26 岁时一举考中了进士,出任安徽广德司理参军。赴任前,他的母亲谢氏再三嘱咐,为官要清白廉洁,要公正廉明,不拿百姓的半点东西,不能冤枉一个好人。 范仲淹将母亲的话牢记在心,身体力行,生活十分简朴,一生节俭清正。年轻时在广德军任官,调离之际“贫止一马,鬻马而归”;他养成一种习惯,每日反省:“遇夜就寝,即自计一日食饮奉养之费,及所为之事。果自奉之费与所为之事相称,则鼾鼻熟寐,或不然,则终夕不能安眠,明日必求所以称之者”;在掌应天府学时,他写过“同气相求,将益润身之德;见利而让,必扬洁己之廉”的《淡交若水赋》;到越州,更是做足做透了“清白”文章;后来虽地位显赫,仍“以清苦俭约著于世”;范仲淹以身作则,还把“谦恭尚廉洁”作为家训贯彻始终……皇祐元年(1049年),任杭州知州时,他的子弟劝他营建别墅,他断然拒绝;晚年,他拒绝儿子治宅第、建园林,作为养老之地的请求;死后入殓,丧葬费是友人凑集起来的;500年以后,他睡过的简陋木床还由杭州灵隐寺僧保留,供人们凭吊……在宋代士大夫普遍养尊处优、安逸享乐的风气下,范仲淹官至将帅、卿相,而能清廉自守,尤显难能可贵。 范仲淹的“清白”还体现在他对民众的疾苦,始终放在心里,而且乐善好施乐于助人,从不考虑自己。他被贬出京归姑苏,临行前检点家财,有绢若干匹,便全部散给亲戚、邻里及旧知;有一官吏吴遵路廉洁奉公,死后家贫,无以为葬,范仲淹亦以俸周济;守邠州时,一次与同僚登楼宴饮,闻有死者家属因家贫无力置办棺槨什物而哀哭,范仲淹即罢宴,捐出自己积蓄,为死者购置安葬之物;年老回归乡里,他倾家中之积蓄买下良田,一并捐赠给范氏宗族,作为族人公产,创立了义庄,用义田出产救助族内贫弱,荒年更惠及乡里…… 范仲淹乃“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 朱熹语 ) ,他的“先忧后乐”已融铸成为中华民族的美德,他是中国知识分子和历代官员的学习楷模。 古人有云:官德如风,民德如草,官风正则民风纯。官吏的管理与权力的运用相伴而行,治民先治吏,乃是历代王朝共同的政治经验。既当官,就必须具备普通社会道德和基本的职业道德,如忠于国家、忠于职守、勤于政事、扬清激浊、办事公道、救危助困等,又应在权力运行的过程中养成官德,也就是权力道德,如清白廉洁、光明正大、诚实无私、遵纪守法等。而“清白”始终是历朝皇帝选官考官的重要条件。汉朝选官法定的主要标准为“四科取士”的第一条就是:“德行高妙,志节清白”;唐朝对官吏考绩法定标准的“四善二十七最”中,“四善”中“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的第三条是“扬清激浊、褒贬必当,为考校之最”(唐六典·尚书吏部)…… 自古以来,做什么样的官?怎样做官?一直是摆在每个从政官员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历代民众对从政官员的最好赞美便是“官清如水”,而从政官员自己真能“气骨清如流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公”。这里,水是清官的楷模,是经典的组合。“上善若水”。水,柔而不媚上,一生都谦下,平等众生,惠万物利千姓,从不苛求什么,也不附庸上苍,攀缘权贵,永远不改“水往低处流”的平民本色;水流过时永远把高高在上的东西抛在身后,从无遗憾、无牵挂、无留恋、无忧虑。人们“以水为净”。是的,水清白无异味,水性洁净,水的本质纯净,又可以使污浊之物洗而洁净。同时,它以其诸多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成长奉献着自身的全部。“水,君子也,其性冲,其味淡。其为用也,可以浣水洁者而使之洁。即沸汤者投水,亦自分别而不相混,诚哉君子也。”做官,要清白如水,就要澹泊明志,不求名利,在平凡的岗位上扎扎实实工作;就要是非分明,不可圆滑狡诈,不可私欲膨胀。 做什么样的官?怎样做官?当官的各自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如果你选择贪图安逸享乐,整日灯红酒绿、醉生梦死,虽然表面上看似五彩缤纷、热热闹闹,但却空虚乏味,只是消磨光阴,毫无任何价值可言。“官清如水”的范仲淹,选择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选择的是辛苦和奉献。他,一生活得清白而坦荡,自信而充实,他的生命价值就不能以金钱来计算,不论是生前还是身后,百姓对他的有口皆碑的称颂就是明证,他以模范的行动和崇高的品德,让人们和历史记住了:在天地之间,曾经有过一位顶天立地清清白白的官――范仲淹!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人都遮掩不住;历史的评判也是公正的,任何人也篡改不了。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需要更多范仲淹一样的好官来从政。要坚守“清白”,严以律己,淡泊名利,耐得寂寞,保持清醒的头脑,时时绷紧清正廉明这根弦,象范仲淹那样清清白白做人。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辱共产党人的本色,不枉“公仆”之名。人无私念品自高。“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那些淡忘了党的宗旨,淡忘了理想信念,意志消沉,不思进取的人;那些不讲党性,不顾大局,不守纪律,追名逐利的人;那些权柄在握就颐指气使,挖空心思利用职权玩“魔方”的人;那些“官欲”熏心,“色欲”包天,“财欲”难抑,目迷五色,心骛八极的人,就连“清白”的边都沾不上,哪里还有没有什么“清白”可言?! 不为世俗所污染,不向权贵献媚眼――这是清白的最高境界!一个官,不可能完美无暇,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一定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正派的官,“诚实守信,清白做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一个人心底无私,光明磊落,就不会畏惧飞短流长、闲言碎语,更不会悲悲戚戚、疑神颖鬼,因为他的良心是清白的。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比良心更让人活得滋润、活得自在呢? 在今天,每个干部的清白与否是行政机关必须向人民回答的问题,人民要求每一位干部都“清白如水”。众所周知,在现行体制下,有罪无罪是司法机关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检察机关要给某个干部以结论,也只能这样回答:在法律上我无法确认你有罪,但我无权回答你是否是清白的。司法的原则是无罪推定,凡不能证实有罪者皆认为无罪,司法只能认定有罪无罪,是一种最低限度的道德要求,检察机关无法确认其构成犯罪,却不能保证其实质就是清白的:现实中不乏收受礼贿,而法律无能为力的情况。在清白与否的问题上,法律不是万能的。如果勉强作出了认定,将会损害法律的尊严。所以,解决干部的清白问题,关键还在强调干部自证清白的义务:财产公开,信息公开,让民众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方式为我们服务,让每一位干部都象范仲淹一样“清白如水”。 往往在一个混沌的情境里,人们才会想到清白;也往往是在人们珍重清白的时候,这个世界才会从混沌跃向明朗,从黑夜滑向黎明。清白是一种做人做官的准则。真正的人首先是清白的人。守护清白,你就“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守护清白,你就能“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守护清白,你才会“世人皆醉吾独醒,世人皆混吾独清”;守护清白,你才会“粉身碎骨全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守住清白,才能守住人格、守住尊严、守住这个世界给你的一切光荣。 让我们“穿一双清白的布鞋”轻松上路吧,它不仅可以使我们从容地漫步人生、坦然地面对生活,而且因为有了它,我们的每一天都会过得有声有色、美好充实。 让我们用每个人的清白堆积出一个清白的世界吧!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